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对心肌梗塞的一些治疗手段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虽然能恢复再灌注,但却不能逆转已坏死的心肌,而心肌细胞的缺失可导致心力衰竭造成死亡。最近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且容易获得和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能力强,正在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热点。研究证实,将骨骼肌干细胞及MSCs移植入鼠类或猪的心脏梗死边缘可观察到心脏功能的改善,但只有移植细胞分化成类心肌细胞结构和具有电生物学功能,并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协调一致的电-机械偶联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有研究表明,骨骼肌干细胞不能与宿主细胞形成电-机械耦联,容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Zhang等人的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鼠胚胎干细胞有致心律失常的可能,因为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心肌细胞存在不同的动作电位,自律性异常,折返形成,并且存在频发的触发活动。至今为止,关于MSCs移植后对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尚少见报道,移植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尚不清楚。因此,骨髓干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的相关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前期SD大鼠成功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通过冠脉介入方法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培养并应用5-氮胞苷(5-azacytidine ,5-aza)诱导MSCs分化;通过电生理程序刺激研究MSCs移植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特异性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的表达,运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移植前后MSCs离子通道的表达及MSCs移植区域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异质性变化。阐明小型猪AMI后自体移植骨髓干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机制。本实验共分6部分。方法与结果一、小型猪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