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弧菌是多存在于海洋、河口环境中和动物体内的常在菌,也是海洋水生动物的常见病原菌,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该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随着贝类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密集化及多种养殖模式的出现,弧菌病已成为养殖贝类的常见病害,造成贝类死亡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查明主要经济贝类弧菌病的流行情况,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毒力基因分布和弧菌耐药情况,为贝类弧菌病预警机制的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子课题(No. 2019YFD0900101);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类创新团队病(敌)害防控岗位专家项目(No.SDAIT-14-0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ZR2019MC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弧菌是多存在于海洋、河口环境中和动物体内的常在菌,也是海洋水生动物的常见病原菌,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该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随着贝类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密集化及多种养殖模式的出现,弧菌病已成为养殖贝类的常见病害,造成贝类死亡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查明主要经济贝类弧菌病的流行情况,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毒力基因分布和弧菌耐药情况,为贝类弧菌病预警机制的建立和防控方法提供理论数据,为贝类弧菌病防控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调查海洋中弧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19、2020年从山东省六个沿海地区采集贝类样品,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等方法分离鉴定弧菌,利用PCR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的主要毒力基因,利用药物敏感纸片扩散法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如下:1.弧菌是海洋环境中的常见菌之一,在采集的230份样品中,共分离出359株不同类型弧菌,分离出的弧菌包括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东方弧菌、需钠弧菌、Vibrio owensii、Vibrio chagasii等。统计结果表明,检出率比较高的是哈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分别为13.9%、25.3%和8.9%。不同贝类中弧菌的检出率也不相同,副溶血弧菌在牡蛎、文蛤中的分离率较高,各分离出15.6%,哈氏弧菌在牡蛎中的分离较高,为18%,溶藻弧菌在文蛤中分离较多,为13.2%。不同地区中弧菌的检出率是不同的,其中哈氏弧菌在滨州的检出率较高,为30%;溶藻弧菌在日照,东营的检出率较高为26.4%,28.6%;副溶血弧菌在日照的检出率较高为25%。2.对分离的359株弧菌进行了头孢噻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克林霉素、丁胺卡那、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大观霉素、多粘菌素B、氨曲南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大观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72%、94.71%、91.64%、94.99%。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9.89%、33.98%。这提示我们在今后弧菌的疫病防控中,可以多使用大观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3.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近几年随着海鲜类食品在市场的广泛流通,所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也逐渐增多。弧菌中存在很多的毒力基因,主要毒力基因包括toxR、tdh、trh、tlh、FlaA、OmpW、AspA、Fur等。副溶血菌调控基因toxR检出率为43.75%,毒力贡献基因OmpW检出34.38%。哈氏弧菌分毒力基因LuxR检出36%,调控基因toxR检出率为48%。毒力调控基因toxS,tcpA、fur毒力基因是存在于溶藻弧菌中的毒力基因,各检测出51.65%、43.96%、43.96%,而毒力基因zot检测出18.68%。综上所述,通过对2019年和2020年山东省贝类弧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贝类弧菌病的流行情况,为弧菌病的防控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分离弧菌耐药结果,为贝类弧菌病的防控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依据;解析了分离弧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规律,为毒力菌株的鉴定及致病性菌株的筛选提供基础,同时为有效地预防弧菌传染病的大面积暴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岩土锚固技术因其经济高效、实用性强等特点,在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中作为最常采用的加固支护手段。但是锚杆支护结构多处于隐蔽且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侵蚀性介质和杂散电流往往导致锚杆在长期工作过程中被侵蚀甚至失效破坏。尤其在近海区域的岩层多节理发育,海水极易通过节理裂隙渗入锚固结构,海水中的氯离子作为催化剂能加快对锚杆的侵蚀速度,对近海区域的工程建筑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随着沿海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锚固
目前农作物病害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但是化学药剂会使各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会造成土壤中农药的残留,破坏生态平衡。而生防菌芽孢杆菌作为农作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拮抗菌,能够产生代谢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还具有改善土壤环境,且病原菌不会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因而,对于挖掘新的芽孢杆菌以及相关研究,能够为丰富植物病害中生防菌资源以及开展绿色防控药剂的分子设计与研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前期获得一株具有
红螯螯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近年来,随着螯虾养殖业的发展,种质退化和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红螯螯虾的肠道健康问题引起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其免疫性能,但其在红螯螯虾方面较少进行研究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探究饲料添加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生长和免疫性能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虾蟹类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试验数据。
为了更好地践行职业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目前还处于磨合阶段,相关研究还不够充分。以高职Web服务器端开发课程为例,开展教学设计及实施,探讨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是培养合格汉语国际传播人才的需要,能够丰富和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包含的主要内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包括: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宏观统筹、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素
抗生素在养殖生产中产生了较大的副作用,严重抑制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为此需开发一种新型“绿色、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对其进行替换,而益生菌就是可行性选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具有耐酸、耐高压、活菌数高等优点,是理想的实验对象。为了验证实验室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P-37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不同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具体效果,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P-37
文洛型温室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已成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洛型温室机器人的出现,减轻了劳动者的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底盘作为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性能对机器人的作业方式、作业效率、稳定性、灵活性等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文洛型温室采摘、运输、植保机器人底盘存在通用性差、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高、转向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文洛型温室路轨通用机器人底盘。通过增加减震装置,提高对不
为研究肉鸡日粮添加博落回提取物、酶解多糖和两者复合添加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功能的影响。本实验选用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1日龄AA肉仔鸡480只,试验采用2×2析因法,首先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处理1,作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NRC建议营养水平);处理2,在对照组基础日粮上,添加75 mg/kg的酶解多糖;处理3,在对照组基础日粮上,添加300 mg/
目前,“饲料全面禁抗”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寻求安全、绿色、无残留的饲用抗生素代替品十分必要。抗菌肽作为一种无污染、无残留、对机体无害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在促进机体健康生长、优化生态环境及加强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考察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免疫器官指数、肠道p H值、肠道SIg A表达量和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抗菌肽对肉鸡上的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正不断上涨,新时代背景下网民拥有更大的便利与自由在网络上传播与发表言论,与此同时,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在高校治理中不可忽视。针对突发事件引起的负面网络舆情,高校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回应或者回应不当,就会令学校的声誉受损,也会影响师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