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以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的脂质为载体,将药物包封于脂质核中的药物输送系统。脂质纳米粒通常采用高熔点的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干燥固化过程中容易结晶,造成粒子团聚、负载率低、稳定性差、甚至造成药物突然释放等问题。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体内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安全无毒,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脂质药物载体的修饰与结构改造,有望解决普通脂质纳米粒上述缺陷,提高纳米载体的生物效能。本文分别采用聚乙二醇2000(Polyethylene glycol 2000,PEG2000)和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olyethylene glycol-2000-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PEG2000-DSPE)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修饰,以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脂质纳米粒混悬液。考察脂质纳米粒的载药性能及粒度分布特征,表征脂质纳米粒的微观形貌和表面结构,研究脂质纳米粒的热性质、物相与晶型结构特征,分析脂质、修饰剂及药物之间的作用形式。构建脂质纳米粒的结构体系,阐述载体构效关系。评价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阐释药物释放机理,并探索修饰后脂质纳米粒对白藜芦醇抗氧化活性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PEG2000和PEG2000-DSPE修饰的脂质纳米粒载药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包封率分别为(86.38±0.65)%、(88.24±0.59)%,载药量为(7.84±0.04)%、(7.87±0.04)%,粒径约为100 nm,呈正态分布且范围较窄。微观形貌为规则的球形实体粒子,表面结构圆润,有利于药物包封,粒子分散均匀且无颗粒堆积融合。物相与晶型结构表征结果显示,PEG修饰剂能够破坏固体脂质的完美晶格结构,降低纳米粒结晶度,白藜芦醇以无定形态或非晶态形式分散在脂质基质中,形成α晶型的低共熔复合脂质载体,延缓了脂质由α态向β态晶型的转化。这种具有晶格缺陷的骨架结构,增加了药物负载容量,避免药物泄露、沉析。体外释放实验表明,修饰后脂质纳米粒释放行为符合双相动力学模型,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PEG2000-DSPE修饰脂质纳米粒具有pH触发释放特性,药物累计释放量超过90%,适用于药物肿瘤部位靶向输送。脂质纳米粒对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为扩大白藜芦醇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实验支持。PEG聚合物对脂质表面及其基质具有修饰作用,产生空间位阻效应与“掺杂”效应,形成具有晶格缺陷的脂质载体结构,提高了载体载药能力、防止突释并保持缓释特性,避免了粒子的团聚现象,从整体上提高了纳米粒的体外生物效能。通过对脂质纳米粒结构的设计和改进,建立了一套纳米药物输送系统评价体系,为研究和开发具有高生物利用度的复合脂质载体药物输送体系提供新的支撑点和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