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矿物质对维持有机体的正常生长和繁衍有重要作用,富含天然矿物质的硝塘是植食性动物重要的矿物质来源。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栖野生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EN),也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仅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野生亚洲象对矿物质的偏好,结合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团队前期(2017
【基金项目】
: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2019-2023 年)“思茅区、江城县等区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哺乳动物)”(合同编号:8-2-3-7-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物质对维持有机体的正常生长和繁衍有重要作用,富含天然矿物质的硝塘是植食性动物重要的矿物质来源。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栖野生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EN),也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仅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野生亚洲象对矿物质的偏好,结合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团队前期(2017~2019年间)已经采集到的部分野生亚洲象利用的硝塘分布、生态学特征调查数据及天然矿物质成分测定结果。本文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继续采用访问调查法、样方法对中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区的硝塘分布及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采集样品对其天然矿物质成分进行测定及分析;采用红外相机对野生亚洲象取食部分硝塘的活动频次进行了监测,以分析它们对硝塘的选择偏好,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通过访问调查和样方法,共调查到154个天然硝塘,主要分为泥塘、溪流、蓄水塘和泥洞4个类型,其中西双版纳州90个,普洱市48个,临沧市16个。在海拔分布上,72%的硝塘分布在海拔为500~1,000m的区域,26%的硝塘分布在海拔为1,001~1,500m的区域,2%的硝塘分布在海拔高于1,500m的区域;在坡度分布上,58%的硝塘分布在缓坡(8°~15°),37%的硝塘分布在平地(0°~8°),仅有5%的硝塘分布在斜坡(15°~25°);在坡向分布上,24%的硝塘位于西北坡向,21%的硝塘位于北坡向,13%的硝塘位于东北坡向,13%的硝塘位于南坡向,11%的硝塘位于东南坡向,10%的硝塘位于东坡向,8%的硝塘位于西南坡向;在生境类型分布上,60%的硝塘分布在常绿阔叶林中,14%的硝塘分布在农田中,7%的硝塘分布在竹林中,5%的硝塘分布在热带雨林中,5%的硝塘分布在裸地中,3%的硝塘分布在人工林,3%的硝塘分布在灌草丛中,2%的硝塘分布在村寨中,1%的硝塘分布在季雨林中。(2)本研究调查到的硝塘都分布在亚洲象活动的区域。其中被利用的硝塘主要分布在常绿阔叶林中,位于海拔800~1,000m,中坡位以下较平坦的区域,坡向主要为北或西北。亚洲象主要是成群在硝塘处进行取食,一天中利用硝塘的高峰时段为4:00~7:00、10:00~11:00、14:00~17:00、20:00~23:00;与雄象相比,由雌象和幼象组成的象群对天然矿物质的需求更强烈,取食时间更长,取食高峰时段更多;人类和家畜的活动影响着亚洲象利用硝塘的时间分配,4:00~7:00和20:00~23:00是亚洲象集中取食天然矿物质的时间,因为这段时间人为干扰和家畜活动较弱。(3)硝塘水中的盐含量平均高出对照的河水水样226%,其中钠、铁、钙、镁、铜、锌都显著高于对照水样(P<0.05),钾在硝塘水和对照水样中分布均匀(P>0.05),这表明硝塘比对照水样即河水含有更丰富的矿物质。亚洲象利用的硝塘水中钠(11.8±115.1)mg/L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6.5±98.9)mg/L(P=0.017<0.05),铁(0.3±1.9)mg/L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0.01±0.2)mg/L(P=0.004<0.05),钙(40.2±65.4)mg/L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18.4±22.8)mg/L(P=0.010<0.05),镁(8.9±38.3)mg/L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2.6±4.1)mg/L(P=0.004<0.05),铜(0.04±0.05)mg/L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0.04±0.0)mg/L(P=0.028<0.05),锌(0.009±0.002)mg/L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0.009±0.0)mg/L(P=0.028<0.05);被利用的硝塘土壤中钾(1.7±1.3)%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1.4±2.1)%(P=0.041<0.05),钠(2034.0±3010.5)mg/kg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740.3±2032.7)mg/kg(P=0.008<0.05),镁(4518.1±2357.5)mg/kg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2536.6±3997.7)mg/kg(P=0.017<0.05),铁(27329.6±15083.9)mg/kg显著高于不利用硝塘(14899.3±30186.7)mg/kg(P=0.015<0.05),镁、钠、铁含量在被利用的硝塘水和土壤中都显著高于不利用的硝塘,亚洲象取食硝塘的目标矿物质元素为镁、钠、铁。综上所述:了解亚洲象取食天然矿物质的偏好,为野生亚洲象栖息地改造和恢复、人象冲突的缓解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其他文献
极端温度酶对极端温度微生物正常生理和代谢活动的维持至关重要,因此,研究极端温度酶的温度适应机制不仅对酶学基础研究,同时对酶的改造和产业化(包括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和生物技术等)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3D结构复杂的拓扑组织形式和动力学行为使得不同酶家族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以维持极端温度下结构稳定性-构象柔性-催化活性三者间的平衡;尤其是对于多聚化的复合物酶,有关温度适应机理的研究还少见报导。本文以来
1935年Einstein,Podolsky和Roson等人因一篇“EPR佯谬”的论文,引发了物理学家们关于量子纠缠长达数十年乃至今的热烈讨论和广泛研究。从它开始发展的一系列隶属于量子世界的基本性质——量子关联,一直是量子信息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中不乏贝尔非定域性和EPR导引等。随着量子信息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研究量子关联和非定域性等基础理论,可以更好地完善量子力学理论框架,并促进量子
自然语言处理目的在于让机器能够理解自然语言,代替人类处理文本信息,减少人力成本,而信息抽取就是其中的热点,深度学习应用在信息抽取取得的结果是目前所有技术中最好的。但是作为深度学习的信息抽取研究的来说仍有不足。命名实体识别与实体关系抽取研究是信息抽取的核心,信息抽取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机器对于文本关键信息的提取,从而影响到后续任务的判断,这两个任务是所有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的关键。因此本文基于临床医疗领域
半导体量子点中,硅量子点(Si-QDs)由于其独特的光电性能成为出色的发光材料,而硅无毒绿色并且材料资源丰富,这些优点使得Si-QDs成为研究的热门材料。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进步,人们对Si-QDs的制备技术、性能优化以及应用都有着极大的研究兴趣。Si-QDs在光电、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光催化等多个领域都极具应用潜力。如今,Si-QDs巨大的应用潜力依旧吸引着研究人员们的关注。近年来,研究人员不只
随着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感知的无传感器、无线、无接触性等鲜明特点将人体行为检测和通信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设备被动入侵检测的无线感知技术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通常利用传感器、红外线和摄像头,但这些方法在精度或成本上存在一定问题。无线感知下的入侵检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受环境影响小和保护隐私等优势。此外,WiFi感知技术无需人员主动参与整个无线感知过程。然而,尽管
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是中职语文承载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意志的体现,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提升素养、文化传承和审美陶冶的价值。但其在教学实施、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效方面受制于诸多因素。为此,从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入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进一步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逐步形成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种形成是一个与生殖隔离有关的通过进化形成独立物种的的过程。过去对物种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种间或者亚种间肉眼可见的生殖隔离现象,也就是在物种形成的中后期。但对于物种进化早期的微弱的生殖隔离现象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本研究使用欧洲大白猪和东亚民猪的杂交群体来探索早期物种形成中生殖隔离和遗传结构的进化。尽管霍尔丹效应在许多欧亚家猪的杂交中并不明显,但本研究使用的的家猪杂交群体数据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激光雷达系统中眼睛安全性的日益关注,以及传统电信频段的容量饱和,将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波长从常规1.55μm扩展到2μm窗口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在传统的In Ga As/In P SAGCM(Separation,absorption,grading,charge,multiplication,分离、吸收、渐变、电荷、倍增)结构的APD的现有基础上进行吸收层材料的替换,利
高光谱影像具有丰富的光谱和空间信息,相比于传统的彩色图像,具有提供更加准确地辨识感兴趣地物类型的潜力;已经成为地球观测甚至是用于空间探测的重要手段。高光谱图像分类作为高光谱研究领域非常重要且核心的研究课题,一直以来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并普遍应用在国民经济的相关领域。当前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任务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挖掘高光谱影像的内在深层次特征;如何解决训练样本缺乏,小样本情况下高维度分
节肢动物是当今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一类后生动物,主要分为四个亚类:螯肢类、多足类、甲壳类及昆虫类。由于有坚硬外骨骼的保护,与其它动物类群相比,节肢动物的化石数量更丰富、保存更精美。这些化石为节肢动物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证据。本项目聚焦于数量上仅次于昆虫类的蛛形纲动物(Arachnida)中的蜘蛛目化石。这类化石最大的来源之一为琥珀。本文通过对7块缅甸琥珀标本中8只蜘蛛化石进行了外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