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调肝胶囊合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型患者的中医症状、肝功能、病毒学应答以及耐药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4月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型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治疗组使用调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胶囊,治疗2年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并比较患者肝功能、血清乙肝两对半、HBV-DNA、YMDD变异等指标变化。对中药调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是否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抗病毒作用以及减少拉米夫定耐药影响做出客观评价。结果:1、治疗组治疗2年后厌食的发病率由原来的70%降至6.67%,x2值为25.4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治疗2年后厌食的发病率由原来的70%降至16.67%,X2值为17.3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2年后乏力的发病率由原来的86.67%降至10.00%,X2值为35.3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X2值为4.6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治疗2年后乏力的发病率由原来的90%降至33.33%,X2值为20.3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2年后腹胀的发病率由原来的40.00%降至6.67%,X2值为9.3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年后腹胀的发病率由原来的33.33%降至10.00%,X2值为4.8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治疗2年后肝区疼痛的发病率由原来的36.67%降至6.67%,X2值为7.9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年后肝区疼痛的发病率由原来的36.67%降至13.33%,X2值为4.3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治疗1年后肝功能ALT值与本组治疗前相比t值为15.4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值为3.54,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t值为19.93,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年后肝功能ALT值与本组治疗组对比t值为14.8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与本组治疗组对比t值为19.62,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肝功能AST值治疗1年后与本组治疗组对比t值为16.7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值为2.76,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与本组治疗组对比t值为18.91,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功能AST值治疗1年后与本组治疗组对比t值为16.02,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与本组治疗组对比t值为19.48,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组治疗2年后HBeAg转阴率为56.67%,X2值为4.3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组治疗2年后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53.67%,X2值为4.3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组治疗2年后HBV-DNA转阴率为86.7%,X2值为5.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治疗组治疗2年后血清变异率为6.7%,X2值为4.3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调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恢复方面也比单用拉米夫定有更好的疗效,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方面、HBV-DNA转阴、HBeAg转阴及血清转换方面均比单用拉米夫定高,联合用药还可以降低单用拉米夫定的耐药性,且患者依从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该两药合用既是安全的,又能更好的发挥长疗程抑制乙肝病毒临床作用,并能降低拉米夫定的耐药率,从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