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溯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多年的岁月里,关于“发展模式”的问题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讨论。第一次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是很多国家谋求独立自主发展的榜样;第二次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中国发展的走向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新世纪初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崛起,“中国模式”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学术价值的概念引起国内外学者及各国政要的广泛热议。“中国模式”热议的背后反映着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关注、忧虑,甚至是一种警惕。作为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后发国家,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追求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难免要历经懵懂的认识、憧憬的模仿、失败的痛楚与凤凰涅槃的重生。历史一再证明,我们只有始终立足于固有传统,善于学习与创造性地转化外来模式,谋求与自身社会条件和历史传统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中国模式”谋得世界的广泛认同。论文取“中国发展模式”这一概念,并不是要明显区别于“中国模式”、“中国社会发展模式”,按照笔者的理解,“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模式”的概念可以做一个狭义与广义上的区分。“中国模式”从广义上讲就是指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探索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道路和取得的经验。从狭义上看,“中国模式”的概念仅是新世纪初期以来讨论“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学术术语。而“中国发展模式”的概念从狭义上讲可以视为“中国模式”的同义语,从广义上看可以说是近代化以来中国面对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困境,对自身发展所进行的不懈探索与追求。或者说,“中国模式”是“中国发展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新阶段。在本文中,笔者正是以这样的逻辑线索来考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识进程。论文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认识进行了交叉考察。所谓纵向就是指历史维度。对发展模式认识的考察,与单纯政治考察和事件罗列不同,它必然要侧重于体现历史行进的脉络。论文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去探寻中国发展模式形成的线索,在大历史的背景下去理解它的问题与困惑所在,分析它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所谓横向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并列因素的横向交织作用。“中国发展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并非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领域的概念,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价值诉求等不同范畴。论文共分为五章。研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识必然离不开对苏联发展模式的考察,苏联模式作为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它必然会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后期发展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第一章以“十月革命”的视角引入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初期认识。论文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以“苏联模式”的突破、“摸石过河”的创新、“科学发展”的共识为主线,提纲挈领地考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探寻发展新路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与成败得失,以及在各个发展阶段探寻过程中所蕴涵的冲天豪情与悲情理想,这些都是不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发展模式在今后的创新与跨越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在考察了百年探寻历程之后,论文第五章着重对中国模式的发展经验作了总结,对发展困境作了论述,对发展远景作了展望。以史为览,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寻,中国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艰辛,有曲折,但正是这些探索和付出,才换来了今天中国的稳步发展、欣欣向荣。面对成绩,我们不会固步自封,不会骄傲自满,我们会一如既往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望中国发展模式的未来,我们应明白中国发展模式不是固化的,不是封闭的,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改变落后的,正是中国发展模式中的这些“变”与“不变”,构成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特征。毋庸讳言,中国发展模式仍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它的未来前景有待历史的进一步检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仍将持续,但中国发展模式对于世界的影响必然也将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