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前及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的变化,探讨术前及术后调节及干眼相关参数变化,进一步探究并分析调节及干眼因素对SMILE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的可能影响及其它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行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30眼(均取右眼进行分析)。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月时除常规检查外,患者根据近一周眼部情况填写视疲劳调查问卷;再行Grand Seiko WAM-5500型自动验光仪测量2.00D、2.50D、3.00D、4.00D、5.00D调节刺激水平下调节反应量,并计算调节滞后量;±2.00D翻转拍与20/30视标卡测量双眼及单眼(右眼)调节灵敏度;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测量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以及部分眨眼比例;荧光素钠染色试纸测量术前及术后1月时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将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视疲劳调查问卷得分、各调节刺激水平下调节反应量与调节滞后量、LLT、部分眨眼比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两两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术前及术后1月TBUT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术后1周视疲劳调查问卷得分的关键因素,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SMILE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视疲劳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5,P=0.027),术后1周得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1月与术前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MILE术前、术后1周、1月时2.00D、2.50D、3.00D、4.00D、5.00D调节刺激水平下调节反应量以及调节滞后量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未见显著性差异。3、SMILE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双眼调节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9,P=0.002),术后1月较术后1周时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ILE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单眼调节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9,P=0.018),术后1周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34),术后1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4、SMILE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时L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0,P=0.007);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1月与术前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SMILE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时部分眨眼比例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未见显著性差异。5、SMILE术后1月时TBU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1,P=0.000)。6、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对术后1周视疲劳症状有影响的调节及干眼相关参数,结果显示,术后1周时视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为单眼调节灵敏度(决定系数R~2=24.06%),术后1周时视疲劳症状轻重情况与单眼调节灵敏度呈负相关(r=0.490,P=0.000)。结论本研究分析SMILE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的情况,观察术后早期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各因素与视疲劳症状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近视及近视散光人群SMILE术后1周时视疲劳症状较术前加重,随后逐渐缓解,术后1月症状与术前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随术后时间延长,视物清晰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视疲劳症状。2.近视及近视散光人群SMILE术前及术后早期调节反应量与调节滞后量无明显变化,双眼及单眼调节灵敏度术后早期暂时降低,随后逐渐回升;SMILE手术对调节功能的影响较小,持续时间短。从长期角度看,随SMILE术后屈光度稳定,术后视力提高,双眼视功能逐渐稳定,调节功能存在较为明显的提升空间,可能高于术前水平。3.近视及近视散光人群SMILE术后部分眨眼比例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变,提示手术对眨眼习惯的影响较小,TBUT较术前降低,术后早期LLT暂时性降低,随后逐渐升高,泪膜脂质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由于手术切削引起的泪膜稳定性降低,由于SMILE手术切口较小,脂质层附着的适应过程也相对较短。从这一角度来看,SMILE手术对泪膜的脂质层及眨眼习惯并无不良影响。4.经多元回归分析,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严重程度与术后早期单眼调节灵敏度呈负相关,即单眼调节灵敏度越好,视疲劳症状越轻,可能与患者早期调节功能适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