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揭示了生态个体、种群和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性规律,对生物体的发展进化、生存环境、功能作用、竞争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近年来,生态位理论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普适性成为一种有效的跨学科理论分析工具,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体现出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将生态位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相结合,既是对教育生态学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拓展、创新和运用,也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揭示了生态个体、种群和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性规律,对生物体的发展进化、生存环境、功能作用、竞争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近年来,生态位理论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普适性成为一种有效的跨学科理论分析工具,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体现出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将生态位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相结合,既是对教育生态学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拓展、创新和运用,也有助于全面、深刻、动态地理解高等教育内在成长逻辑和外在发展规律,更能从实践上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彰显特色,推动各类院校在复杂嬗变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基础较弱、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其中一些学校不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在高校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存在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简单模仿传统大学办学模式的倾向。为帮助该类院校走出发展困境、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准发展定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新建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剖析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实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位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教育学、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态位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论和实证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了高校生态位理论体系通过对高校生态位理论的逻辑起点的思考,提出了高校生态位基本概念体系,并对高校生态位的特征表现、形成与发展原则、类型划分、功能作用等内涵作出了探讨;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高校生态位宽度、高校生态位重叠、高校生态位分离、高校生态位态势与扩充、高校生态位的压缩与释放等核心理论,进一步丰富与充实了高校生态位的理论内涵研究;从分类、定位、特色、质量四个层面探析了高校生态位的成长轨迹,高校合理分类、准确定位、凝练特色、提高质量的过程实质上与高校生态位分化、确定、优化和强化的过程相一致。这一部分内容属于本论文的理论逻辑研究部分。2、探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形成与演变的机理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的遗传因素与产生的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新建本科院校的产生的实质是遗传与变异的双重作用:遗传是新建本科院校成长的内在逻辑,变异是由于环境改变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将新建本科院校视为一种特定的高校种群,并对该类高校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时间性、空间性、功能性和遗传性的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后熟期四个阶段,结合每一阶段学校发展特点对其不同时期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更深入地了解新建本科院校这一类高校种群的发展规律,对其生态位演变的本质、演变的动力、演变的方式、演变的路径等机理作出了进一步讨论。3、剖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现实与困境通过对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基本情况及自我定位特点的整理、对比与分析,总结了该类院校的类型生态位、行为生态位、人才培养生态位、社会服务生态位及办学特色生态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从社会环境层面和高校主体层面进行了主体与环境的归因反思。4、确立了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测度与评价方法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了赋值;根据生物生态位经典计算公式,结合高校生态位特征,确定了高校生态位宽度模型、高校生态位重叠度模型和高校生态位态势模型;选取湖南部分高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高校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态势值的计算、对比和分析,全面把握各校生存力、适应力和竞争力等基本情况以及各个高校之间的相对关系和地位。5、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目标及实现策略基于对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理论及现实的全面分析,提出该类院校生态位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特色应用型大学”,并对“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生态位特征进行了解析;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生命周期特征,对该类院校生态位的目标策略进行了总体设计,具体提出了生态位错位策略、生态位分离策略、生态位优化策略和生态位协同进化策略;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因子优化的角度,提出了保障生态位策略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柑橘果胶是从柑橘果皮中提取的一种果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对人体没有非常有效的功用,低分子质量柑橘果胶是将天然柑橘果胶经过改性处理后的果胶,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活性多糖。为了提高柑橘果胶的利用价值,本文采用100℃-130℃的亚临界水来降解柑橘果胶使之转化为低分子质量果胶,研究改性前后果胶组分、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流变学、降解动力学的研究来分析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活性
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是美拉德反应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重要成分。CML通过食品介质进入人体后,可积聚于多个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达到一定数量后,会直接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导致机体病理的变化。本论文从建立CML的检测方法入手,研究了CML在食品中的形成规律和水果多酚对其抑制的作用机
黑茶既可通过后熟作用提升品质,也可能提升健康价值。良好的贮藏条件和一定贮藏年份的黑茶通常被认为具有更好的品饮属性与健康属性,因而市场上经常出现“以新充老”、“以次充好”的不良现象,扰乱市场秩序,并导致大量的黑茶长期处于贮藏期,并未进入消费市场,不利于维护茶叶产销平衡。因此,如何科学地辨别黑茶的仓储陈化年限,促进陈年黑茶的快速流通与消费,保障生产和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监管,是保障黑茶产业健康发展急需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导致猪圆环病毒相关性疾病(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PCVAD)的重要病原体。肠道炎症是PCV2引起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肠道感染被认为是PCV2感染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miRNA、lncRNA、circRNA)在凋亡及炎症病理反应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准确度量两变量关联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基石。变量对Y-X,无序-无序型关联可用χ2值或互信息I测度,无序-有序型关联可用t值或F值测度,有序-有序型线性关联可用决定系数R2测度。然而,χ2、I、t、F值均为无界统计量,χ2、t和F值关联显著性受自由度影响且当总体分布未知时应用受限;R2虽归一化至[0,1],但不能识别非线性关联。最大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能引起人脑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也能引起猪脑膜炎、关节炎等疾病,对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S.suis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是其致病的关键环节之一。为研究猪链球菌的小鼠感染模型,本实验室此前将一株9型S.suis DN13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获得了对小鼠毒力极大增强的菌株。在本研究中以传代获得的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稳产。但随着长期使用且使用量逐年增加,带来了诸如环境危机及农药残留问题,因此亟需开发有效的检测该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样品中存在的浓度低且样品基质比较复杂,因此建立简单、快速、高灵敏、低检测限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类新型多孔晶体材料,由于特有的孔道
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埋藏古水稻土由于古代“火耕水耨”条件与现代大量机械化耕作、化肥施用耕作方式的差异,经过了长期的封闭,其成土过程对有机质的影响存在不确定因素。本研究借助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水稻土序列剖面采集土壤样品,对各层次水稻土的不同形态有机碳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了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耕作水稻土不同结合态腐殖质的剖面分布差异,运用多种光谱学和波谱学手段探讨了现代耕作水稻土与埋藏古水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平衡和饲料利用率低是导致家畜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原因,这将对周围土壤、空气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氮和磷是家畜养殖排泄物中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通过饲粮营养干预可以降低家畜排泄物中的氮和磷等含量,从而减轻规模化家畜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ate,AKG)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TCA)的中心
从环境中吸收营养元素和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是植物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生理过程。然而,它们的分子信号传导通路之间存在什么模式的相互作用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磷(Phosphorus,Pi)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各种生理过程中都起到关键作用,磷元素涉及植物体内各类重要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物质的转移以及生物信号的传导。然而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作物对磷的有效吸收一直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