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卫生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关系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牙菌斑作为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之一,一直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牙菌斑是指动态的、复杂的细菌细胞外生存环境,存在于牙齿或假牙、口腔软组织表面,其70%---80%的成分是细菌。清除或抑制牙菌斑增长的简单、经济的方法是口腔护理。现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护理的研究多集中在口腔护理液的选择、护理方法和护理频次等方面,而对于急诊气管插管患者的首次口腔护理适宜时间的研究较少。急诊气管插管是指在急诊、从急诊转运患者的路上或进行急诊手术时为抢救患者而进行的非计划性气管插管。国外有学者建议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在插管后12小时内实施,也有学者建议插管后越早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越好,最好在插管后即刻进行,国内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首次口腔护理的适宜时间及其可能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为后期的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取样法,选取2012年12月一2013年7月于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就诊并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在插管后即刻、第6、8、10、12小时等五个时间点分别对患者上颌前臼齿的牙菌斑进行牙菌斑评分和采样做细菌培养。牙菌斑评分参照由Silness和Loe修订的半定量菌斑指数,分数为0-3分。评分结束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对侧上颌前臼齿上的唾液,用无菌拭子取牙齿上的牙菌斑后加入0.5ml缓冲液(由1:1的10%KCI和0.9%NaCI溶液配制而成),立即送检。3000转/分离心5mmin,静置后弃去上层0.3ml废液,用定量接种环(定量1微升液体)进行取样并于血平板上接种,然后放入恒温37℃、5%CO2培养箱,48小时后取出观察细菌种类并记录生长状况,用半定量少量、(+)、(++)、(+++)来描述细菌的生长情况。将收集的前64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最后一次采样时间点定为插管后11.5h(较12h提前半个小时,时间仍以12h计),取完最后一次样本后立即进行口腔护理,确保在插管后12h内完成口腔护理。将对照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与之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对照组的结果将后续收集的171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B和C组,即分别在插管后第6、8和10小时介入口腔护理,其牙菌斑评分和采样均与对照组保持一致。结果:1.对照组的牙菌斑评分持续增高(P<0.05),即刻到第6小时之间的变化程度最为显著(P<0.01),其次为第6到第8小时间(P<0.01),而第8小时后的两个时间段变化程度无差异(P=1.000);细菌培养情况:除11例患者出现少量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多数患者口腔内多为口腔内正常菌群(如草绿色链球菌),其生长呈增高趋势(P<0.05),在第8小时达到高峰(P<0.01),第8小时后无统计学差异(P=0.112);性别、年龄对两者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吸烟史(在第10和第12h的评分结果P<0.05)、手术与两者弱相关(在第6、第10和第12小时P<0.05),而居住环境与两者相关显著(0.01<P<0.05)。2.所有实验组口腔护理即刻牙菌斑评分下降明显,其后开始增高,在第12个小时,三个实验组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三个实验组分别口护后2小时评分差值,B组要小于其他两组(P<0.01),口护后4小时评分增长差值,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所有实验组干预口腔护理即刻细菌量下降明显,口护后细菌量呈增高状态;在第12个小时,C组均低于A和B组(P<0.05)。B组在口护后2小时细菌增长差值要小于A和C组(P<0.05),在口护后4小时时差值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急诊气管插管后患者口腔牙菌斑评分和细菌数量随着插管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插管后即刻至6h变化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6-8h;2.从牙菌斑评分看,在第8小时介入口腔护理在抑制牙菌斑增长方面要优于第6和第10小时介入;从细菌量看,在第6和第8小时介入口腔护理短期内抑制细菌增长要优于在第10小时。因此结合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在第8小时进行第一次口腔护理效果较好。3.手术患者、有吸烟史和居住在农村的患者口腔护理时间可适当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