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绿色建筑实施契合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更深化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嬗变中。绿色建筑具有开发建造成本高、全生命周期收益高的特点,其正外部性与准公共性导致了实施绩效较低,且无法通过传统的市场机制进行自我调节。提升绿色建筑的实施绩效,需要站在体制机制的视角,全面综合分析各实施主体的利益关系,做到体制上合理、机制上可行、法制上允许。论文遵循“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对绿色建筑实施推广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概念界定,通过分析主要利益相关方,建立了“权-责-利-障碍”清单,明确了责任归属划分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绿色建筑实施的耦合关联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工具,建立了影响绿色建筑实施的因果回路图,通过原因树分析,找到了三个关键因素:经济激励机制、市场供需体系、政策体制。其次,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然而在绿色建筑市场上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通过构建开发商与政府的博弈矩阵,应用已有的数据模拟,深入分析了经济激励机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构建经济激励政策、完善技术体系、对消费者增强引导的对策建议。消费者是绿色建筑市场的需求终端,其支付意愿是影响实施绩效的关键。通过文献分析、专家研讨的方法,定性地识别出了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22个需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绿色建筑需求因素体系。依托该体系,应用调查问卷法与AHP法,定量地计算出了各功能因素的权重,根据权重划分得到了关键、重要、一般三类等级的需求因素。最后,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分析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制度体系对绿色建筑实施的重要性,提出了面向项目全过程的绿色建筑实施制度体系,并对中国绿色建筑实施的政策进行归纳、评价与分析,得出了现阶段影响绿色建筑实施工作的政策不足。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立法协调与集成、建立强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出台专门的法规等促进绿色建筑实施推广的政策建议。解决绿色建筑“推而难动”问题,需坚持多层面的分析方法。通过系统分析,绿色建筑实施推广可以被分解为三个层面:通过政府的制度体系实现宏观层面的管理;通过行业引导与激励实现中观层面的管理:通过兼顾各实施主体权责利匹配,实现微观层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