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农民工群体数量日益庞大,他们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以养老保险为代表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因为政策、体质等因素无法得到保障。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即使有的参加了最终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险待遇。这与当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有密切的关系。农民工有其自身特殊性,比如工作地点不稳定、流动性大、收入水平相对城镇职工而言较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等,这些决定了应为农民工群体建立一个不同于城镇职工和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险模式。目前,各地政府针对农民工特点出台了各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政策,可谓百花齐放。但由于各地保险模式不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比较困难,易造成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便携性”损失。这种“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上面分析看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建设很有必要。 论文将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和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情况和名义账户模式进行研究分析,重点是将名义账户“引荐”到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中,试图为农民工设计新的养老保险模式,期望通过这一模式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退保率高、保险关系转移困难的现象得以改善。论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二部分主要介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研究情况、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参保现状、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模式、各个模式的优势不足,最后分析我国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的种种问题,将其作为制度设计的关键。 第三部分具体介绍名义账户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名义账户的起源、理论基础、内涵、特点、优势与不足以及欧亚六国名义账户的改革情况。 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将名义账户思路引入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第五部分主要是将名义账户思路引入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出符合农民工特点的“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模式。 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