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雄安新区的设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必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业态重塑。在这一进程中,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承担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增加科技创新产出的重要责任。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京津冀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首先,对京津冀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包括京津冀地区高校的基本情况、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现状。其次,对2008-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算,从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转化、支撑四个方面出发,建立指标体系,依据熵值法,计算得出具体数值。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2008-2017年京津冀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具体数值进行计算,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熵值法,从地区整体贡献中提取出高校的贡献份额,进而得出贡献率的具体数值。依据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三地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分布不均衡,区域内地区间水平相差较大;京津冀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明显,高校的贡献份额在地区整体贡献中所占比重较大;京津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排名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完全匹配。基于以上结论,从建立创新联盟,实现协同创新;合理分配经费,提高创新效率;深化政产学研协同,改革创新机制;优化京津冀高校区域布局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京津冀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