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纪之交的消费文化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异常醒目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消费文化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镜像”,笼罩着整个生活世界,文学无疑也处在这个巨大的“镜像”之中,它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自我识别、认同和抵抗的努力。文学的生产主体不再是单纯的创作者,大众媒体、文化市场和消费者也积极地参与了文学的生产活动。由此,文学的生产方式、价值取向、文学风尚、文学观念、传播方式、表现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新变,都在或隐或显的呼应着文化转型所带来的剧烈变化。 本文试图运用多种理论资源,真正把文学纳入到社会文化肌体的整体动态系统中予以考察,从而揭示出消费文化“镜像”之中,文学叙事独特的生存境遇。 通过本文的写作,我重点想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如何认识中国语境内的消费文化?消费文化正在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化意义的主导文化形式,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也正在迅速的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因而消费文化在中国必然有其共同的一些东西,对消费文化的内涵界定应该充分包容这些共同性。消费文化正在不可阻挡的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文化来源,它明显的具有了某种意识形态的性质。但时,中国语境的复杂性是我们考虑问题时,永远都不能缺席的思考原点,也许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文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水到渠成的文化选择,那么在中国就明显的具有“后发外生”的被动性,因为这种被动性,也必然带来由消费文化的虚假繁荣所掩盖的真实匮乏。在本文的第一章里,我比较详细地界定了消费文化的使用界限,梳理了中国语境内的消费文化转型过程以及所呈现的文化事实,进而初步分析了消费文化的文化逻辑。 第二、如何认识当代消费文化对于文学生产的整体渗透和影响?消费文化为文学生产带来新的承载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制和规则,它所形成的强势文化逻辑迫使文学顺应这些机制和规则,与之达成默契或妥协,当然也可能包含对抗。消费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中介的文化形式,大众传媒开始担负起组织文化生产的重大使命,与之相适应,传统的文学生产方式必然发生重大的变化。大众传媒的消费性决定了文学生产的消费目的成为文学文本的重要目的,由此也带来文学批评的角色转换。同时,消费文化又是以“形象”生产为主的文化形式,影像在某种意义上的“霸权”地位已经渗透到了文字生产的各个领域,文学叙事在影像文化的压力下所做出的种种屈服有目共睹。文章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即是有关问题的讨论,我试图揭示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生产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文学叙事所面临的危机。 第三、如何认识消费文化“镜像”之中当代文学所呈现的种种叙事转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