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以及各大赛事对体育运动的宣传推广,羽毛球运动在社会和高校之间广泛开展,学校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大。在这样一种浓烈的体育氛围中,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在高校也相继开展起来。但相比于高校体育其他热门项目,羽毛球专修课程的开展在时间上相对较短,课程经验较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体系和结构是否合理,不但决定了学生掌握羽毛球技能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将这一年轻课程不断优化,使之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羽毛球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了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课程的现状,找出影响羽毛球专修课程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河南省高校羽毛球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从不同层次对羽毛球专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主体、内容、方法、环境、考核等要素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不断完善与改进,优化河南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为当前开设羽毛球专修课的学校提供一些建议,为即将开设羽毛球专修课程的学校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羽毛球专修课程目标不明确,专修课教师对学生培养定位主要集中在教师、教练员,多集中教授其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不够重视。(2)羽毛球专修课程生源涉及专项多,专修课学生大多之前并不是学习羽毛球专项,对羽毛球了解不深,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晰;师资队伍,以硕士学位的讲师为主,部分学校年龄构成集中,教师职后培训和再教育次数有限,缺乏相应学习途径。(3)羽毛球专修课程内容上对技术教学内容都有所涉及,但对理论知识不够重视,且没有统一的教材,各高校课时数有所差异,开课时间不统一。(4)羽毛球专修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灌入式”为主,缺乏创新,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明显,现代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广泛,且多用于理论教学。(5)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有限,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竞赛环境整体质量不高,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6)各高校羽毛球专修课程考核结构一致,但平时成绩不能量化考核,致使考核综合性不够,考核大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削减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7)羽毛球专修课程六个方面没有起到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作用,不能动态性的构建羽毛球专修课程体系。建议包括:(1)将羽毛球专修课程总体目标设定如下:通过羽毛球专修课程的学习,对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发展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最终能够使学生在羽毛球的训练、教学、竞赛等相关领域进行有效参与。(2)学生在选择专修课前应充分了解专修课项目,掌握社会对专修课人才的需求方向,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对自我和职业的定位;促使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教师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加强教学观念从教的主动性到学的主动性的转化,保障教师职后培训的频率和质量。(3)在课程内容上根据教学程度的不同,在对应的学期进行课时的调整;重视重难点技术的巩固,对理论知识增加深度和广度。在大二进行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的开设,每班人数控制在15人左右,(4)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上,结合学生情况、课堂环境、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组合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方法更优化。(5)高校院系对羽毛球场地实行更规范的管理,为羽毛球专修课程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提供保障。(6)不断丰富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对平时成绩中学生的进步程度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参考。(7)羽毛球课程各要素之间相互支持和配合,学生和教师作为各要素的监督机制,调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