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棉籽油为原料油,分别对化学法和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研究,考察酯交换反应条件对脂肪酸甲酯得率的影响,得到佳工艺条件。分析生物柴油主要理化特性,进行放大实验,为今后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法和生物酶法制备棉籽油生物柴油。借助单因素多水平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层析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生物柴油组分。从密度、运动粘度、闪点、酸值、倾点等几方面考察生物柴油理化性能。结果:1.采用化学法合成棉籽油生物柴油。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反应条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5: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0min,催化剂(KOH)用量为棉籽油质量的1.1%,此时,脂肪酸甲酯得率为98.43%。2.采用生物酶法合成棉籽油生物柴油。碳酸二甲酯作为酰基受体的条件下,进行了单批反应的单因子实验,研究了底物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分添加量、转速、叔丁醇用量和酶量对脂肪酸甲酯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碳酸二甲酯与棉籽油摩尔比为4,叔丁醇做共溶剂,叔丁醇与碳酸二甲酯体积比为1.5,反应温度50℃,摇床转速160 r/min. 12.5 % Novozym435(基于棉籽油重),不加水体系,反应24 h时,脂肪酸甲酯得率值达到96.81±0.65%。3.采用生物酶法合成棉籽油生物柴油。乙酸甲酯作为酰基受体的条件下,进行了单批反应的单因子实验,研究了底物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分添加量和酶量对脂肪酸甲酯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乙酸甲酯与棉籽油摩尔比为14:1,反应温度40℃,摇床转速160 r/min. 25%Novozym435(基于棉籽油重),不加水体系,反应18h后脂肪酸甲酯得率值达到92.67±1.04%。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以碳酸二甲酯作为酰基受体时,固定化酶Novozym435重复使用22个批次(528h)后,酶的相对活性仍然保持在90%左右;以乙酸甲酯作为酰基受体时,固定化酶Novozym435重复使用30个批次(540h)后,酶的相对活性仍然保持在90%左右。5.生物柴油主要理化特性测定:密度(20℃)0.888g/cm3,运动黏度(20℃)7.184mm~2/s,运动黏度(40℃)4.125mm~2/s,闪点(开口)174℃,倾点-2℃,酸值0.23。结论:1.利用化学法和生物酶法催化合成了棉籽油生物柴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层析色谱定性、定量分析了产物。2.借助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多水平实验对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优反应工艺条件。3.测定了自制棉籽油生物柴油的密度、运动粘度、闪点、倾点等主要理化特性,除倾点偏高,其他已测理化特性符合德国标准DIN EN 51606。4.用于5L的反应器进行放大实验,反应过程的放大性良好,为今后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新闻自律行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内在的高尚道德修养和操守而外化所形成的"圣人式"自律;另一种是在外界压力下的"紧箍咒式"自律。新闻自律更多地应依靠外界压力下的自律。
对于磁场问题的自适应有限元计算,许多作者采用h加密方式,近几年来,也有一些作者采用p加密方式;关于h-P加密方式,虽然在理论上早已肯定,却一直未在实际上真正实施。本文在作者关于叠层三
将昆明鼠随机分为A,B,C,D4组,各组分别采用含有猪轮状病毒(RV)JL94株VP7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H98株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樱桃果实由于加工性状不好,保持形状、质地、色泽、改进风味是加工中的难题。本研究从保持果品天然形状出发,采用创新的罐染工艺代替缸染老工艺,解决了人工染色中产品色素留量超
采用亲水挺滑硅油TF-4899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测试手感、白度、色变、亲水性、断裂强力、稳定性、退硅油返染性、放置耐久性等。结果证明:该产品拥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克服了传统
交叉输送是指飞行中将一个贮箱内推进剂输送到另一个贮箱内的技术,它能提高液体捆绑火箭运载能力和可靠性.以某重型火箭为对象,对交叉输送总体参数进行了研究,包括运载能力贡
[编者按]西方工人运动史曾是国内世界史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但近二十多年,这种传统的劳工史似被逐渐淡忘。而在西方,老的劳工史只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被新的所取代,在史学界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互争夺土地权、资源使用权、平等经营权和利益分配权。造成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矛盾的原因,既有现行管理体制所无法克服的缺
通过对室温通风(18±2)℃及高温高湿(温度50℃,70%湿度)储存的米糠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及制备的米糠浸出毛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储存条件对米糠及米糠
<正> 栽培大豆是我国劳动人民将野生大豆栽培在一定的耕作栽培条件下,向大粒的方向,长期定向培育选择而进化的结果。分析研究大豆进化的方式,以及有关进化的内在外在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