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世界上爆发了多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达到新的高峰,对资源的消耗急剧增加,对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由于资源供求不平衡,西方世界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制约了其经济增长;同时,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和人口急剧膨胀,增加了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特别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逐渐崛起,这些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庞大,加剧了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争夺和资源竞争。来自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对自然生态的冲击,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的严重枯竭。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的基础是生态原则,该原则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社会经济活动为主导,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从宏观上研究生态系统与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关系。该理论指出必须遵循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的发展,社会与生态环境应该形成有机地统一起来。换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和经济规律的经济。生态经济强调的是全面衡量经济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各个影响要素,只有促进各要素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得以实现生态经济的终极目标。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在减轻自然资源压力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促进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外部性问题,这就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的研究思路沿着“提出问题—理论综述—分析问题—实例分析”的逻辑主线,在阐述循环经济、政府行为、循环经济中的政府行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运行中政府行为的必要性,接着分析政府对于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运用物质流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本文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选取武汉地区的实际数据,利用物质流分析框架,对武汉市经济活动的物质流动进行分析;第二,选取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性较强的包含物质输入和物质排放两个方面的相关指标,对武汉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以及循环经济中的政府必须发挥作用的必要性,认识到若希望改善我国城市资源和环境问题,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的职能,这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查阅循环经济、政府行为、城市循环经济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现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循环经济中的政府行为的各种理论进行综述,作为支撑点。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参考了包括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进化理论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等,实证案例分析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质流分析在其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存在相关问题。二、本论文把对一般循环经济和城市循环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以及对武汉城市发展中,循环经济过程的特殊领域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加深对问题分析的深度,增强本文论证的说服力。三、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使理论分析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不仅指出循环经济对于传统经济的进步之处,也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并尝试借鉴国外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将武汉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耗特征按其年际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资源和一定的环境退化为代价的,武汉GDP创造单位经济量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揭示了武汉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资源开发和低效利用的单位物质输入,其发展经济的生态环境成本较高。因此,武汉市应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从源头到过程以及周期结束时都实施有效控制。特别是要注意优先保护和节约使用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加强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