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仁学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宏仁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其一,胡宏不是直接以“境界”论仁,而是以“天地之心”释仁,在他的仁学思想体系中,仁体现为一种“体万物备而为人”的精神境界。这里胡宏以“天地之心”释仁,与董仲舒的天心即仁不相同,因为前者更侧重于仁的“万物与我俱生”之意,而后者侧重于天人相副。为了更进一步论述他的观点,胡宏又以“心之道”论仁,其意义是突出仁之“生意”,并强调“仁”是“性体”流行过程中表现形式,需要借助主体精神“心”的作用才能够显现,为主体的德性行为提供了现实依据,这一点较北宋时期儒者,以“生意”释仁而言更为具体、清晰。其二,在胡宏仁学思想中“识仁”的关键就在于“尽心”,为了更好地诠释“尽心”,胡宏又分别从“察识涵养”和“明理居敬”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讨论,较为明确地体现在其“尽心以识仁”的工夫之上。其三,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社会背景,再加之胡宏仁学思想本身的特征,所以他更加注重将自己的仁学理论与现实中的社会秩序和政治实践关联起来,并且对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例如:他建议当时的国家恢复“井田制”、恢复“封建制”、恢复“荐举制”、“养民恤民”、“慎用刑罚”等等。可以看到,胡宏仁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具有极为鲜明的思想特色。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主要的科学社团起源于20世纪初期,虽然在最初发展上受到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不稳定的影响,但在1949年之前主要的科学社团都形成了自己的科技奖励奖项。这些奖项与政府的
本文结合明末中央集权制绝对强化以及由此产生种种政治矛盾、阶级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宋明理学发展到明末期这一特殊的学术背景,以刘蕺山的政治思想作为研究中心来完成本篇论文的
本文采用中西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王国维创作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的阐释,揭示其中所蕴涵的美学思想.由于不是关于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系统性论述,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论题.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格局,列强入侵打开国门,太平天国势如破竹般席卷全国,使得政局动荡、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洪秀全试图宣传拜上帝教以打破儒家伦理纲常,在这种情况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