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末梢灌注指数(tip perfusion index TPI)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分两部分:
1、择期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5例,根据麻醉诱导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随机分为R1(1.0 μ g/kg)、R2(2.0μ g/kg)、R3(3.0 μ g/kg)三组,每组15例。连续监测手指TPI、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于安静时(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min即刻(t4)记录各指标。
2、切皮前,根据给予七氟醚MAC的不同分别从各组抽取5例组成S1组(1.0MAC)、同样方法组成S2组(2.0MAC)和S3组(3.0MAC),每组15例。记录切皮前即刻(t5)、切皮后即刻(t6)、切皮后1min即刻(t7)上述指标的变化。记录气管插管后1min即刻到切皮前即刻的间隔时间。
结果:
1、插管前即刻各组患者TPI较安静时上升(P<0.01),BIS、HR、SBP、DBP下降(P<0.01或P<0.05);插管后即刻TPI较插管前即刻减少(P<0.01或P<0.05),HR、DBP、SBP升高(P<0.01或P<0.05),BIS值无明显变化(P>0.05)。随瑞芬太尼单次推注剂量的增加,插管刺激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值△TPI、△HR、△SBP、△DBP三组依次减少(P<0.01或P<0.05)。
2、随不同七氟醚MAC的递增,各组患者切皮前TPI上升(P<0.01);BIS、DBP、SBP下降(P<0.01或P<0.05)。切皮后即刻TPI较切皮前即刻减少(P<0.01或P<0.05),HR、DBP、SBP升高(P<0.01或P<0.05),BIS值无明显变化(P>0.05)。随七氟醚MAC的增加,切皮刺激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值△TPI、△HR、△SBP、△DBP三组依次减少(P<0.01或P<0.05)。
结论:
1.TPI作为监测指标监测麻醉深度时,能定量地反映患者的麻醉深度。同时,TPI无创、实时、连续地反映了全麻患者应激反应状态下交感张力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反映麻醉镇痛深度。
2.与BIS比较,在监测麻醉镇静深度方面TPI不及BIS;镇静深度足够的条件下,在监测机体不同镇痛和应激水平方面,TPI优于BIS。
3.TPI较SBP、DBP和HR灵敏地反映麻醉深度和应激反应状态下交感张力变化情况。但TPI影响因素较多,运用条件有限,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