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作为人类大家庭里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需要社会人文关怀。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大家庭,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2008年中国举办残疾人奥运会,喊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之后,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不仅为健全人的体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更为五大类别(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障残疾、智力残疾、精神类残疾)的残疾人提供了帮助。本文通过调查中国残疾人乒乓球发展大省——黑龙江省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发展,使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黑龙江省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黑龙江省的残疾人乒乓球发展提供帮助,对残疾人乒乓球发展处于劣势的其他省份提供借鉴。研究表明:一、黑龙江省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不存在固定的练习场所,也没有固定的教练员与陪练员。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日常的训练基本依靠跟随省队或者业余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练习。相较于同龄健全人每周练习时间较短、训练次数较少、训练难度较大,投入成本较高。二、黑龙江省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相对于健全人运动员分布较为分散,选材方式具有局限性。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后备力量薄弱,选材基本从省队跟训运动员或黑龙江省特殊学校进行挑选培养,训练方式根据残疾人类型的不同具有差异性。三、从2008年中国残疾人奥运会圆满结束之后,黑龙江省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的成绩呈先增后减的现象。随着老一代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退役,黑龙江省参加残运会的运动员逐年减少,参加残奥会的乒乓球运动员连续三届人数固定。四、黑龙江省给予了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较高的人文关怀与福利建设,但是由于北方地区经济相对于南方地区发展较弱,黑龙江省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无法计入事业编制,退役后没有稳定工作与收入来源,导致了黑龙江省的残疾人乒乓球优秀运动员由于受到经济生活的制约,向经济发展较好的南方地区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