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国家储蓄了相当多的外汇储备,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去”的机会与需求也随之增长,同时这也成为了国民的共同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GDP总额在2011年超过日本,跃居于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范围与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然而,中国对外投资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风险,目标国家的选择、投资环境的分析不足会带来许多风险隐患,进而造成经济损失。近几年中国在非洲承建了数量可观的电站,并进行了大量投资活动。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9年非洲地区至少33%的电力设施均由中国承建,中国在非洲电力设施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尽管如此,非洲仍然有6亿人无法用电,其电力需求依然旺盛。此外,非洲地区拥有大量可以用来发电的自然能源,但是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无法对其充分利用。因此,非洲地区构建可靠的电力系统便需要大量的外来投资,支持其建设发展。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中国对非洲电力投资的经济风险。首先阐述了我国对非洲电力投资的基础。其中对我国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方面进行了分析。我国的基础建设能力堪称世界第一,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电力企业就有21个,这些企业所拥有的雄厚资本与强大的能力是参与国际竞争、走进非洲的重要支撑力量。接着阐述了非洲对于电力的需求,非洲电力匮乏且能源丰富需要大量的电力工程项目。并且非洲电力基础建设能力较差,存在投资空间。其次,分析了我国在非洲进行电力投资的情况,以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即分别为中国对非洲电力投资的规模,主体以及结构。分析得出,中国对非洲进行电力投资的规模相对较大,同时,中国和其他在非洲进行电力投资的国家相比,所占份额最大且位居第一。并且从投资主体上来看,国有大型企业是进行电力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此外,投资结构又分别从国家分布,电力投资类型以及中国对非洲电力投资模式来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对非洲进行电力投资的主要模式为工程总承包模式(又称EPC模式)。第五章则着重研究了经济风险。由于我国在对非洲进行电力投资时,所采用的EPC模式是最主要的投资方式,因此深入探讨了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所隐含的经济风险。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非洲17个国家进行测算,通过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给出了相应规避风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