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菌对土壤中铀的固定试验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铀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关切和面临的重大难题,其中复杂土壤环境中铀的污染修复又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采用细菌强化固定被认为是阻控土壤中铀进一步迁移、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探讨细菌对土壤中铀的固定效果及固定机理,从某铀尾矿附近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赖氏菌(Leifsonia sp.),通过静态试验探讨了溶液初始pH值、初始铀浓度、菌体投加量、反应时间以及磷酸盐等因素对Leifsonia sp.去除溶液中铀的影响;通过动态淋滤柱试验,对土壤中铀的含量、pH值进行测定;采用改进BCR提取方法对土壤中铀的形态进行测定,考察了Leifsonia sp.对土壤中铀的淋滤释放影响;并借助SEM-EDS、XRD、FTIR以及XPS等分析检测手段,探讨了Leifsonia sp.固定铀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Leifsonia sp对溶液中铀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影响Leifsonia sp.吸附溶液中铀的主要因素有溶液初始pH值、初始铀浓度以及菌体投加量。在溶液初始pH为5、初始铀浓度为10 mg/L、菌体投加量为0.23 g/L、反应时间为12 h、温度为30℃时,Leifsonia sp.对溶液中铀的去除效果最佳,吸附率达95.35%,吸附量为40.87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较好的描述Leifsonia sp.对溶液中铀的吸附,吸附类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动态淋滤柱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添加Leifsonia sp.的试验组铀累计析出量分别为2.973 mg、2.231 mg,Leifsonia sp.能减少土壤中铀的析出。结合SEM-EDS、XRD、FTIR与XPS等表征手段分析,Leifsonia sp.通过改变土壤中铀的形态降低铀的析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官能团为羧基和磷酸基团。这些研究结果表明,Leifsonia sp.对土壤中的铀起到固定作用,利用Leifsonia sp.原位固定土壤中铀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细菌固定土壤中铀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都说现在找工作难,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有一个年轻人在50个星期换了50份工作,踏遍了50个州。丹尼尔·塞迪奎几年前大学毕
如果说去年的娱乐圈盛行"奥斯丁热",那么2008则很可能会变成"勃朗特姐妹年"。全新的电影版《简·爱》及《呼啸山庄》都将于今年投入制作。纷纷嚷嚷的传言中,当属爱伦&#18
期刊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一直置身事外的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取得海上主动权,美国派出军队在太平洋战场迎击日军——海军陆战队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打响了三年
"Persepolis"直译为"波斯波利斯",指的是古代波斯的首都。虽然漫画原作被译为《我在伊朗长大》,但看完动画之后,Wendy觉得最适合这部电影的译名还是《莱莉人生》。即使在角逐
期刊
以铜铝质对流散热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对数平均传热温差、算术平均传热温差、几何平均传热温差作为散热器计算平均传热温差,探讨了平均传热温差形式对散热器热流量计算结果的
本文就国内岩锚梁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并对今后岩锚梁施工提出了建议 .
结合油田地热水用于油气集输伴热系统维温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工程设计内容及设计要点,对现有地热采出水相关标准规范条款提出改进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呈指数增长,信息过载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网络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低质量甚至无用的信息,用户在浏览所需信息的同时
桑黄(Phellinus baumii)俗称桑臣或桑耳,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等地,桑黄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类、甾体类、萜类和黄酮类等。
大家整整衣冠,坐好,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西方餐桌礼仪课。先看看正式场合用餐的“该做”和“不该做”,牢牢记住,就不会在那样的场合出丑哦。接着我们通过一个对话学习一下西方餐桌用语,非常简单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