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艺文志》(以下称《汉志》)和《隋书·经籍志》(以下称《隋志》)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志目录,而《隋志》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四部分类目录,二志对于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二志虽分部不同,但两者在分部、部次、部类以及学术思想、历史观念、文学观念等方面既有依承也有突破。本文从分析二志的关系入手,着眼于其继承与演变,以考其源渊,明其变化。全文分绪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言部分简述本选题的意义。正文部分分三章:第一章:《汉志》与《隋志》的修纂。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察。一是“艺文”与“经籍”的内涵。“艺文”之名源于尊孔,而“经籍”之称溯于“尚古”。二是二志的成书过程,主要分析求证二志的作者与成书时间。第二章:论述《汉志》与《隋志》的源流、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汉志》与《别录》、《七略》的关系。通过文献徵考,认为《汉志》虽来于《七略》,却是经过班固的修改与删节,特别是大小序,班固有删节的可能。关于《别录》与《七略》的关系,刘歆部次《别录》为《七略》,其部类和种目之次第并非刘向时已经完成,而且于书之叙录,刘歆也是有所增改的。二是考察《隋志》与《中经新簿》、《七录》等之关系。通过图表和文献求证,认为《隋志》体例实得力于众家,然《中经新簿》和《七录》之功为大。三是《汉志》与《隋志》的关系。主要从部类架构、儒学传统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三个方面来探究二志的关系。第三章:《汉志》和《隋志》的编纂思想。本章主要是从二志的大小序及其他相关文献来考察二志的学术观、史学观、文学观之异同。本章考见其异同,但有一大前提:《汉志》和《隋志》都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文献价值;同时它们都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观念和主流意识。从学术观念上来看,《汉志》是尊孔抑道,而《隋志》则是尚古扬道;从史学观念上看,《汉志》以六经为诸学之源,秉《春秋》之义为己任,故而《太史公》等史书列于《春秋》之后,理所当然。《隋志》则认为史学为诸学之源,且把儒家与诸子同列。“正史”一门亦是自此而起,成为传统。从文学观上看,《汉志》从经学的藩篱——以《诗》教为标准考察文体流变,认为自屈子而下离《诗》教传统渐行渐远。《隋志》则是既承认《诗》教传统,同时以屈赋为圭臬考察历代文风流变,推崇屈赋之“清远”。通过以上各个角度的考察探究,笔者进一步探讨分析了二志的部次问题。结语,对本选题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