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1937~1949)知识分子角色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分子问题一直是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现阶段相关研究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可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在诸多经典的理论中,选取了一套以知识分子的活动取向,即由他们的政治、社会功能和专业兴趣取向来分类的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架构将知识分子分为有机型、专业型和批判型,以此来考察云南大学1937年至1949年期间的知识分子群体,分析他们在一所现代大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角色特征。研究首先强调的是这三种角色只是一种理想的分类,不同的知识分子有着不同的角色特征,但是他们也常在不同的角色间相互转换。其次,知识分子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所遵循的也是不同的伦理观念:有机型知识分子遵循责任伦理,专业型知识分子遵循责任伦理和道德伦理,批判型知识分子遵循道德伦理。最后,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都共同表现出了精英主义、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  本研究使用了历史与比较的方法以及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检视知识分子在云南大学所扮演的角色,再以其他大学所发生的事件与之对比,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论证知识分子的角色。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知识分子的研究背景。包括理论知识的梳理以及研究现状的综述。  第二部分是关于云南大学1937年至1949年知识分子群体的总体情况介绍,包括他们的教育背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存环境的概况。  第三部分以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为例,来论证有机型知识分子的角色特征,着重考察他有机于政府和专注于教育的校长身份。  第四部分选取了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为例,来论证专业型知识分子的角色特征,分别从他们职业化的教师身份与研究员身份来论证。  第五部分则考查批判型知识分子,以他们在报刊媒介中的言论来论证批判型知识分子的角色特征,他们通过这些报刊来批判社会与大学的不公。  第六部分则着重讨论了三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的角色以及支撑他们角色选择的伦理观念、知识分子之间的角色转换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共同点。
其他文献
我国体育界著名专家田麦久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项群理论,其后逐步完善,迄今为止,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项群训练理论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
纵观近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技术学中存在大量的如下这些系统:视听教育系统、语音实验室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教学设计系统、微
根据国家机械工业局规划发展司领导透露 ,我国机械工业“十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已经明确。这个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一”是指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满足
体育教育专业是一门集应用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专业,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传统的体育教育
为了适应网络发展的趋势,许多高校校园网面临升级改造或重新组建校园网的情形,大体上有两种组网模式可供校园网决策者选择:一种是传统的三层组网,另一种是新兴的纯路由两层组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大学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1992年合并的新扬州大学自此拉开了中国高校合并的高潮,多校区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利用LOM原型,把化学镀、电铸和电弧喷涂技术结合起来快速制造电火花加工电极,是实现模具快速制造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LOM原型化学镀工艺的关键问题,通过反复试验,解决了LOM
现今,学术不端行为在大学校园中有蔓延趋势,对于作为即将走向社会、进入社会各行业的大学生来说,具备较高的学术诚信品质是保证良好社会学术风气的重要力量,学术诚信教育理应在其
期刊
互联网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技术更新最为频繁的领域之一,自其诞生开始,就不断促使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向多元化转变。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以博客、微博、wiki、SNS等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