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及硝酸银的迁移分布与生物摄入——以水稻和池塘微宇宙为研究模型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纳米材料特性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被应用到工业和日常消费品中。其中,纳米银是使用最多的纳米材料。硝酸银作为抗菌剂用于保存水和食物,其使用历史更为久远。这些含银消费品在生产、使用、回收及处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到环境中,成为潜在污染物。因此,研究银的迁移转化、归趋及毒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环境健康与安全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课题。评估纳米银及银离子对生物体的毒性及生物积累,有助于理解纳米银及硝酸银的环境效应。针对纳米银及硝酸银在实际环境中的迁移、分布及生物摄入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评估纳米银及银离子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有助于理解其环境效应。本研究选取水稻为模式生物,研究氯离子、根表铁膜及可溶性铁盐在水稻摄入纳米银及银离子中的作用。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银的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总银浓度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手段进行水稻根部纳米颗粒的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银进入水稻根后发生了氯化、硫化等转化;纳米银的传输因子及生物可利用性强于银离子,氯离子存在下银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附着在水稻根表,降低了银离子的生物可利用性及毒性;铁膜增加了水稻对纳米银的吸收从而增强纳米银的毒性效应;溶解性铁盐对纳米银与银离子的摄入影响并不显著。  (2)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纳米银及硝酸银在池塘微宇宙模型中的迁移和归宿。池塘微宇宙模型包括潮白河水、底泥,植物包括金鱼藻、槐叶萍和大薸,动物包括麦穗鱼、田螺和泥鳅。硝酸银采用107Ag同位素标记,纳米银为天然丰度硝酸银以乙二醇还原法实验室制备。结果发现纳米银在水中停留时间长于硝酸银,银离子的半衰期(<1h)远小于纳米银半衰期(约4h),可能与银离子与氯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有关。浮水植物(大薸及槐叶萍)中纳米银的摄入量高于银离子;而沉水植物(金鱼藻)纳米银与银离子的摄入量相当。麦穗鱼对纳米银的积累量高于银离子,并且肝和脑组织中更多;而田螺对银离子的摄入要高于纳米银。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评估纳米银及硝酸银的迁移、转化、归宿及生物摄入时需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单一因素的环境模拟往往难以准确预测纳米银及银离子的环境行为。在更接近真实环境条件下研究纳米银及银离子的环境迁移与生物摄入才更有环境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生物素化的抗体在临床检测和免疫实验中的使用需求迅速增长。抗体生物素化目前主要是通过加入活化的生物素来实现。而利用化学方法得到的活化生物素价格极其昂贵。因此
木质素是木质生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是自然界中唯一可生产芳香族化学品的可再生原料。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打断其长链结构,高选择性地获得某种或某类高附加值目标产物是其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由于具有良好的酸性、抗硫性及加氢活性,在木质素转化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探索硫化钼催化剂在木质素转化反应中的应用为目的,采用具有与木质素结构中不同C-C键及C-O键相似的芳香族模型化合
新形势下加强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200家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上海民营企业整体经营发展较为稳定,劳动用工形态多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微型企业作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的同时各类劳资矛盾也迅速增加,此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我国劳动法律适用的前提.劳动关系认定不明,将导致跨境派遣外国人在我国就业时无法得到劳动法律制度的保障.基于对20份裁判文书的分析,目前实践中法院对不同
环境污染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还可通过空气、水、土壤、沉积物以及其他环境介质进行迁移转化,部分有毒有害的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污染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受其基本物性的影响较大,比如理想气体热容,蒸汽压和蒸发焓等性质对污染物的挥发甚至远距离迁移都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些物质还可能与大气环境中的自由基比如羟基自由基和硝基自由基等发生二次反应,其中相关反应速率
学位
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是指在生物大分子的调控下生成无机矿物质的过程。由于矿化材料具有特殊的组装方式、结构以及优异的性能,通过仿生矿化来指导多功能复合型材料的合
本文通过不同方法制备了2种微纳米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第一种是以前驱体载体无机溶液浸渍法制备粘胶基氧化锆纤维布,第二种是用共混造粒-熔融纺丝法制备纳米改性竹炭聚丙烯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