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兹·法侬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公认的先声性人物,由于法侬著作具有“富有辩证性、多歧义、多漏洞的特点”,导致后殖民理论家对其理论的阐释与运用大相径庭。本文将通过贯穿其理论的三个关键词来阐释法侬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内涵以及时代意义。首先是文化。通过精神分析与文化批判的结合,法侬在以往对殖民主义的宏观批判之外,开创了对殖民主义进行微观批判之先河。此外,文化还是法侬寻求殖民地解放的重要途径,他将殖民地的文化解放分为三个阶段:“辩证地吸收西方文化;有所觉悟的探索自己的文化传统;彻底觉醒并投入民族解放运动”。其次是阶级。在亲身参与阿尔及利亚解放事业的法侬看来弗洛伊德、拉康等人精神分析不可能解决现实的殖民地解放问题,因此他将目光转向20世纪最具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流民无产阶级为基础法侬提出了新的革命主体与道路。最后是民族解放。法侬将殖民的解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以及与之相伴的种族主义,实现民族国家政治、经济上的独立。第二个阶段是民族独立后的再革命阶段。再革命阶段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殖民地的解放,而是一种摆脱了狭隘的种族区分的建立在各种种族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重建。通过这三个关键词个体、种族、文化等问题最终交汇、融合构建出法侬完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总而言之,法侬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魅力在于其对殖民话语的洞彻以及他在殖民主义问题上对殖民地社会、文化、民族问题的超前分析。法侬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无疑为我们理解当下的社会历史、文化冲突、身份认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