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阐明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术后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包括累及区域浅感觉及肌力)的恢复规律,并探索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DLSS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个体化原则,按引起腰椎管狭窄的病理原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减压术式进行腰椎管减压。术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的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术后第一周,每天评测;术后第一年,每个月最后一天评测)。下肢放射痛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进行检测。下肢浅感觉通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检测评分法(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中各节段对应关键点的痛觉及触觉(由于评测下肢浅感觉,故从腰1节段对应关键点开始检测)进行评价,下肢肌力通过检测ASIA评分法中各节段对应关键肌的肌力(由于评测下肢肌力,故从腰1节段对应的关键肌开始检测),肌力检测采用6级分级法记录。将检测结果以时间为X轴绘制成趋势图,观察DLSS减压术后下肢放射痛、下肢浅感觉及下肢肌力的恢复规律。根据临床知识,选择年龄、性别、术前腰椎不稳、术前ASIA评分、疼痛VAS评分、手术累及节段、病程为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以术后神经功能ASIA评分及VAS评分的恢复程度为结果(因变量),采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手术减压治疗DLSS术后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1)腰椎管减压术后,下肢放射痛及下肢浅感觉恢复较早,术后第1天即有明显改善。但术后第2到第5天出现症状反跳,已缓解的下肢放射痛再次加重,已恢复的下肢浅感觉再次减退。通过脱水及对症治疗,下肢放射痛及下肢浅感觉再次改善。随访1年后发现,下肢放射痛和下肢浅感觉的恢复发生在术后前3个月,其中以第1个月最为显著。从术后第4个月开始,下肢放射痛和下肢浅感觉的恢复进入平台期,直至随访结束(1年后),与术后第3个月相比,未见明显改善。(2)下肢肌力在减压术后的恢复规律与下肢放射痛及下肢浅感觉的恢复规律不同。虽然恢复较晚,但不存在症状反跳期,其肌力的改善呈持续渐进性。随访1年后发现,下肢肌力的恢复也发生在减压术后前3个月,以第1个月为主,之后进入平台期,下肢肌力再无明显改善。(3)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是影响腰椎管减压术后下肢放射痛缓解的相关因素,高龄、女性、术前VAS评分较高的患者,在接受腰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后,下肢放射痛的缓解程度较差。年龄、性别、病程、术前ASIA评分,是影响腰椎管减压术后下肢神经功能(浅感觉和肌力)恢复的相关因素,高龄、女性、病程较长、术前ASIA评分较低的患者,在接受腰椎管减压术后,下肢神经功能(浅感觉和肌力)恢复程度较差。手术受累节段、减压术式及术前腰椎不稳不是腰椎管减压术后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不影响手术效果。结论手术减压治疗DLSS术后下肢放射痛和神经功能恢复遵循一定规律,把握这一规律不仅能够指导患者更好的进行术后康复锻炼,而且能够指导手术医生更准确的判断预后。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及时实施腰椎管减压术,对受累节段椎管进行减压,具有明确的手术效果。对腰椎管减压术后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的掌握,有助于医师区分危险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