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够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在新经济、新常态下,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浪潮中,提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具有深远的意义。多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金融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推出金融服务产品,强调金融推动经济发展作用。但是,在金融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金融体系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最大弊端就是金融服务更加倾斜于价值取向较高、优质的客户群体,同时,农户、自然人、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客户群体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如何破解金融排斥、金融抑制环境,确保普遍大众群体享受公平的金融服务,进而凸显金融推动经济发展,助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当前重要课题。基于此背景,本文对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合理、准确、可获得性原则,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运用普惠金融指数计算方法,进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综合评价13个地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检验区域间是否存在发展不均衡状态。基于Panel-Data模型,选取影响普惠金融发展因素指标,对影响普惠金融发展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明确各影响因素与普惠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的正负效应关系。通过水平测度分析来看,黑龙江省普惠金融水平整体较低,但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3个地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情况来看,普惠金融服务存在不均衡现象,各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展较快,且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反之亦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教育水平、公路里程、互联网普及率和地区人均GDP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公路里程和地区人均GDP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较大,地区经济越发达,普惠金融水平越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金融服务地理渗透性及金融服务使用性较高,进而能够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降低贫富差距,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贫富差距越大,地区经济发展越落后,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较低,进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低,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达到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