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环节之一的“法治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政治与法治》模块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教材中唯一系统涵盖法治教育内容的模块。鉴于该模块教材刚刚出版不久,还未广泛运用于实际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本文对当前高中生“法治意识”四大构成要素培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根据所得数据探索其现状背后的原因,整理出应对策略,以期望对日后《政治与法治》模块的教学实践提供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概述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政治与法治》模块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内涵及意义。根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本文认为“法治意识”素养主要体现在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的培育两个方面,具体涵盖了法律权威意识、程序与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平等与公正意识四大构成要素。在《政治与法治》模块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对推进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实施、做好各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社会形成法治生活方式和习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政治与法治》模块中所涵盖的法治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剖析,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列出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个单元中分别涉及到的法治意识构成要素,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基于对武汉某中学高一、高二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对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宪法的深入了解;缺乏守法守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界限和关系把握不明确,缺乏履行义务的意识;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法律事件中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并对问题背后的成因进行了总结。首先,教师教育态度不积极,教学方法单一;其次,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课程资源滞后;然后,评价标准体系不完善,评价信度不够;最后,各方教育影响不统一,教育效果有限。第四部分是本文重点阐述的部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政治与法治》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当前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现状及其成因,整理归纳出今后《政治与法治》模块就如何科学有效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优化师资,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使教师真正重视起法治教育。其二,开拓资源,基于《政治与法治》模块教材研究的同时开发更加丰富的综合性法治资源,做到国家地方学校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线上与线下相配合。其三,优选教法,以活动型议题式教学为基准,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增强学生法治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四,完善评价,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高考题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导向作用以及日常课程学习的调控作用。其五,统一影响,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都需全力配合思想政治课堂的法治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