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的道家经典之作《庄子》一书,大量地出现了“真人”一词与其他包含“真”字的名词,如“真宰”、“真君”等等,而本文亦是基于此点,对《庄子》中的“真人”形象进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史学上,分析《庄子》的“真人”形象产生的历史渊源、与其他先秦著作中的“真人”形象的异同、对先秦思想的贡献等,分析《庄子》的“真人”形象史学上的特色。文学上,一方面分析“真人”形象所体现的庄子的创作方面的文学特色,与同时代其他诸子的文学创作联系比较,总结得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学说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和依从的学说并非同一,有显与不显之分,从而分析得出《庄子》文本的创作动因,仍是出于对当时时代的反思,同时也包含了庄子对个体生命与整个宇宙的独特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真人”形象所体现的庄子的创作、表达方式、审美等方面的文学特色,探讨庄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色及其对后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哲学上,通过对由“真人”形象引申的庄子“真”之思想内涵的分析,阐述其不同于先秦其他学说的“庄学”思想——其思想具有推崇真性、反对妄作等特色,以说明“庄子贵真”这一观点。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以《庄子》中的“真人”形象为切入点,立足《庄子》文本发掘其思想足迹,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对理论的系统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完成本论文。本论文的内容分为: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等,对论文进行总体概述;第一章,从文学与史学角度分析《庄子》的“真人”形象的历史渊源;第二章从外在特点、内心修为、精神超脱三个方面,论述“真人”形象的特点,并对每个方面的特点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第三章通过对庄子内、外、杂篇中关于“真人”文本的解读,分析“真人”形象所反映的《庄子》的文学特色,主要从创作上的文学特色、表达方式上的文学特色、审美上的文学特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通过举例探讨《庄子》的“真人”形象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简而言之,本论文实现了对《庄子》的“真人”形象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