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大跨悬索桥的快速发展,钢桁架加劲梁作为悬索桥的主体结构,其自身疲劳问题对整个结构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钢桁架杆件众多,存在大量的节点连接,包括焊接和栓接,其疲劳问题突出。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桥梁健康监测手段大幅提高,通过在桥梁上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时监控桥梁运营状态。本文以贵州清水河大桥为研究背景,合理利用各项监测内容,通过动态称重系统,研究了车辆荷载统计特征和疲劳荷载模型,并对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跨悬索桥的快速发展,钢桁架加劲梁作为悬索桥的主体结构,其自身疲劳问题对整个结构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钢桁架杆件众多,存在大量的节点连接,包括焊接和栓接,其疲劳问题突出。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桥梁健康监测手段大幅提高,通过在桥梁上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时监控桥梁运营状态。本文以贵州清水河大桥为研究背景,合理利用各项监测内容,通过动态称重系统,研究了车辆荷载统计特征和疲劳荷载模型,并对该桥钢桁主梁的疲劳强度进行校核;利用车辆统计特征,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随机车队,对钢桁梁杆件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最后基于车辆监测数据,分析杆件的疲劳时变可靠度,并基于其他监测内容(应变、吊杆拉力、主梁位移等),对计算的可靠度指标进行修正,基于此提出一套钢桁梁疲劳预警及相应检测养护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疲劳荷载模型的推导。介绍了钢构件疲劳评估的相关理论以及目前疲劳荷载的主要获取途径,从而引出本文工程背景基本概况、健康监测系统的运行及数据采集情况,对本桥车辆动态称重系统2017年全年数据,从时间、空间以及载重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基于此监测数据,结合桥梁Madis Civil有限元模型,依据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推导出适合本桥乃至一定区域范围内桥梁的疲劳荷载谱及一辆标准疲劳车。(2)钢桁梁疲劳易损杆件的强度校核。对英国、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疲劳规范,在加载方式和加载频数方面进行分析,并建立一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对比各疲劳荷载模型对钢构件的疲劳致伤能力。通过移动荷载分析,初步筛选各类型杆件的疲劳易损杆件,再根据我国相关规范中给出的疲劳荷载模型Ⅰ,进一步筛选出疲劳累积损伤较大的杆件作为该桥的疲劳控制杆件,并分别通过我国疲劳荷载规范和本文推导的疲劳荷载模型,对筛选的疲劳控制杆件进行疲劳强度校核,结果表明该悬索桥钢桁梁疲劳设计满足要求。(3)基于动态称重系统的杆件疲劳性能评估方法研究。对交通监测数据的车辆各参数概率模型统计分析,基于蒙特卡洛法模拟真实车辆随机过程,并将其作为疲劳荷载,对控制杆件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考虑交通量增长的情况下,钢桁梁的疲劳寿命大于桥梁设计使用年限。将该情况下的疲劳累计损伤作为接近真实的损伤情况,以损伤等效为原则,对第二章中未考虑多车效应的疲劳荷载模型进行修正,本文提出使用双车模型进行加载,探索不同加载间距造成的杆件累积损伤情况,寻找最优加载间距。结果表明若要得到最接近真实疲劳损伤,需区分杆件类型,制定不同加载间距。(4)杆件疲劳时变可靠度计算。从定性以及定量两个角度,采用有损分析法,以应力为敏感性指标,分析疲劳杆件对整个结构重要程度,研究表明,其重要程度与应力幅大小呈正相关。系统介绍结构可靠度相关理论及疲劳可靠指标计算方法,利用车辆监测数据,结合桥梁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清水河大桥钢桁梁重要杆件进行时变可靠度指标的计算。(5)基于可靠指标的疲劳预警及钢桁梁养护方案研究。详细阐述了桥梁检查方法和技术等级评定方法,并单独归纳适合于悬索桥钢桁梁的检查及技术等级评定要点。根据杆件疲劳累积损伤和疲劳时变可靠指标,展开疲劳双重预警方法研究,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及规范要求,按紧急程度制定红、橙、黄三级预警,并针对不同预警制定相关的管理养护方案。(6)基于其他监测数据的杆件可靠度指标修正研究。本文提出分别基于应变、主梁竖向位移、倾角以及吊杆拉力监测数据,对基于车辆监测数据计算可靠指标的修正方法研究。对各监测内容与应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提出考虑各输入数据的初始权重及其计算方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可靠指标的修正。对于通过不同方法修正可靠度指标,本文提出借鉴层次分析法,计算修正权重系数。结果表明,修正后杆件可靠度指标均有所降低,但总体来看,该悬索桥钢桁主梁的杆件疲劳可靠性,在近几十年内满足要求。本文以清水河大桥健康监测数据为依据,推导出疲劳荷载谱和一辆标椎疲劳车,为本桥或一定区域范围内桥梁的疲劳评估提供荷载依据,并以此模型对钢桁梁杆件的疲劳强度进行校核,结果表明该桥的钢桁梁疲劳设计强度满足要求;对车辆监测数据进行特征分析,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随机车辆,对钢桁梁杆件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并提出标准疲劳荷载模型采用双车加载模式,结果表明其杆件疲劳寿命大于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以钢桁梁科学养护为目的,对杆件疲劳时变可靠度分析,根据可靠指标进行预警并制定相应养护策略,实现降低养护成本并提高养护效率的目的,为钢桁梁养护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波浪能由于其巨大的储量,广泛的分布和多样化的获取方法而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海洋能源之一。本文针对浮式防波堤上所使用的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的方式,设计能量提取(Power take-off,简称PTO)系统,并设计最优功率捕获算法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子电器、无线通信等设备的深入应用,公共电磁环境持续恶化,发展水泥基吸波材料有助于改善建筑空间电磁环境,降低电磁辐射的危害。本文分别采用矿渣粉、珊瑚粉取代部分水泥,并掺入不同含量的吸波剂,开展基础性能研究,包括基本力学性能、电阻率、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试验。测试了矿渣粉、珊瑚粉、石墨、铁氧体和水泥净浆的电磁参数。对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反射率测试实验,分析
针对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来说,排气控制所采用的形式主要为MAN公司的ME-C型以及W?rtsil?公司的Flex型智能化柴油机中所采用的电液驱动式排气阀驱动机构。近年来,随着国内船用低速机自主研发计划的开展,电液驱动式排气阀驱动机构已经成为低速机排气控制的主流。但我国自主设计的产品中还存在诸如大惯量气阀运动控制稳定性,复杂电液驱动系统动态特性等方面的问题尚未解决。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通
流动液化是岩土工程中最具灾难性的破坏形式之一,也是一个经典土力学课题。本文采用了玻璃渣作为类似砂土材料以排除颗粒形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通过静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颗粒尺寸、颗粒级配、粉砂含量等颗粒特性以及有效围压对砂土应力-应变关系、流动液化敏感性和程度、临界状态等力学特性的影响,还探讨了砂土所处状态与其后期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①单一级配玻璃渣试样均表现出典型的伴有稳定应变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面临着燃料剧烈燃烧和与空气摩擦所产生的极高热量的恶劣工况,同时由于燃烧室中的温度梯度非常大,会产生极大的热应力,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采用低温燃料充当冷却液流经冷却通道进行再生冷却是一种有效的热管理方案。本文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进行抽象简化,通过使用ANSYS Workbench平台进行多物理耦合分析与优化,改进其传热结构,达到增强结构热、力学性能,减轻结构质量的目的。论
2018年8月13日玉溪发生了Ms5.0级地震,震中发生在通海四街一带,对通海县,玉溪江川区及华宁县周边30万人带来不同程度影响,18人受伤,造成6000余户住宅不同程度损坏。这一事实表明,玉溪大部分的城中村、建制村的居民住宅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另外,在地震发生时绝大部分居民感到不知所措,无法面对,现场一片慌乱,给灾后救援指导及政府决策带来一定压力。所以,一方面有必要对其居民住宅进行抗震性能的评
泵阀耦合系统的稳定性对于船用给水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当系统在小流量偏工况运行时,泵阀系统容易流动失稳,并伴随剧烈的结构振动,严重时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因此研究小流量工况泵阀耦合系统的流场特性以及结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激励-传递途径-系统响应”的研究思路,开展泵阀耦合系统的非稳态流致激励特性和振动特性研究。(1)离心泵非定常激励特性研究。研究了不同
山地作为天然水塔,为其下游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水资源。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山地水文过程响应敏感且复杂,直接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气象要素及下垫面的空间变异性、观测站点的缺乏、各圈层的复杂交互作用等,使得山地水文过程模拟及水文研究较为困难。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山地流域水循环变化,对于流域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怒江流域为研究区,首先,评估降水及蒸散
生态系统服务是大自然与人类福祉之间的重要桥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源源不断的供给。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和物质资源,还可以为人类带来休闲、娱乐等文化享受。生态系统服务通常被划分为四大类,即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是在当前自然生态系统的急剧退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人类福祉的背景下,近年
体育教育是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国民体质、提升生活质量有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体育教育的内容、模式、方法、体系等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于体育教育、突破传统模式中时空场景与知识传授方式的限制,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智能化体育教育的关键问题。本文选择跆拳道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跆拳道教育上的应用方式和途径。之所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