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SD公鼠急性软组织创伤愈合模型,采用我院临床使用多年且疗效显著复方苦参黄柏溶液,复方苦参黄柏溶液对于急性软组织创伤再临床使用中疗效显著,反馈良好。在研究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的疗效过程中,探索经氧气雾化后对于创面愈合疗效的影响。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SD大鼠模型中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经氧气雾化后对TGF-α、Hyp的含量变化及软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和愈合情况。探讨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经氧气雾化后对于急性软组织创伤的影响机制,为复方苦参黄柏溶液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在现代化临床治疗中提供实验基础和数据。 方法:选用75只SD成年公鼠,每一只体质无特殊差异。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中药组、氧疗组、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5组。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开始实验造模,造模前24h,常规消毒后铺巾,采用在脊旁开1.5cm两侧,各切除一直径为1.8cm圆形标记全层皮肤,不伤及皮下脂肪及深筋膜建立急性创伤修复大鼠模型,伤口止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造模见伤口大小合适,造模成功后,进行各组开始实验,中药氧气疗组与中药组外敷复方苦参黄柏溶液。分别于造模后第3、7、10、14天分别大鼠创面拍照,运用Image J软件测定溃疡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创面形态变化;病理切片观察创面组织中微血管含量;于第3、7、14天用颈椎脱臼法各处死5只大鼠,取新生创面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及进行TGF-α、Hyp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结果:中药组、氧疗组、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中TGF-α、Hyp细胞因子含量在造模后各时阶段都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第三天后模型组,氧疗组TGF-α、Hyp细胞因子含量比中药组、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康复新液组对于中药+氧疗组仅有少量减少,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后,模型组的TGF-α、Hyp细胞因子含量相对中药+氧疗组明显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康复新液组与中药+氧疗组只有少量减少,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模型组的TGF-α、Hyp细胞因子含量相对中药+氧疗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康复新液组与中药+氧疗组只有仅有少量减少,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治疗后的第1天造模,模型组织进入凝血期,观察到创面的周围毛细血管,小血管等反应行收缩使局部的创面的血管扩张,在创面中存在胶原纤维,会对创面的的血小板产生聚集的作用,此时创面产生炎症反应。治疗后的第3天,由于创面的局部血管收缩,导致了创面周围血液循环不良,引起了组织胺与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中药组的局部收缩程度要微弱的减轻,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大量聚集并向创面移动。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中药组比模型组与氧疗组无明显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上皮细胞的开始增生,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中药组较模型组、氧疗组基地细胞的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创面边界模糊,中药+氧疗组与中药组优先进入黄色期,创面外观呈现黄色,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腐烂失活组织覆盖。治疗后10天,创面基底层的修复开始增生,并向中心移动,其中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中药组较模型组、氧疗组出现出现中心移动较为明显,有明显显著差异(P﹤0.05)。同时出现,基底部的毛细血管增生较为明显,其中中药+氧疗组最为显著,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中药组优先进入粉红期,中药+氧疗组较中药组与康复新液组要快一天进入粉红期。治疗后14天,各组呈现鲜红色,中药+氧疗组、康复新液组、中药组较模型组、氧疗组出现出现中心移动较为明显。创面组织不断生长,伤口周围出现新生软组织,上皮细胞向创面周围性中心移动。形成的新细胞不断增厚。中药+氧疗组较康复新液组、中药组愈合情况要更明显,胶原纤维排列发生明显变化,中药+氧疗组最后显著,同时毛细血管数目减少,中药+氧疗组较模型组、中药组、氧疗组、康复新液组有明显显著差异(P﹤0.05)。 结论: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经氧驱动雾化通过调节急性创伤修复模型大鼠TGF-α、Hyp的水平,修复创面的损伤,从而起来治疗愈合创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