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既往研究显示BIS指导麻醉深度可减少术中用药,加快患者苏醒。本研究旨在研究BIS指导麻醉深度对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苏醒的影响。探讨BIS监测在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中麻醉管理的应用和意义。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随机、单盲临床对照试验,选取50例择期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30-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BIS监测指导组(B组)25例和传统经验组(C组)25例。两组均监测BIS,B组术中参考BIS值调节给药,使BIS值在40-60之间。C组中麻醉师不能参考BIS值,根据临床经验调整给药。 两组患者诱导均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6mg/kg、舒芬太尼0.5u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以初始靶浓度1.5ug/ml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待血浆靶浓度稳定后每次增加0.5u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C组根据经验判断患者意识消失且肌松条件好,即经口腔明视插管。B组待患者BIS值在45-55稳定1min后,经口腔明视插管。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B组调节给药使BIS值在40-60之间,C组根据临床经验调整给药。保持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20%,心率50-90bpm。关闭腹膜后停止使用阿曲库铵及七氟烷,C组根据临床判断减少药物用量,B组调整BIS值在55-65。缝合皮肤时可停用丙泊酚,小剂量瑞芬太尼维持至手术结束,此刻作为复苏的开始。术毕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继续BIS监测。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新斯地明1mg拮抗残留的肌松作用,达到拔管指标后拔出气管导管。拔管后在PACU继续观察,当Aldrete改良评分≥9分时送回病房。术后24小时回访,有无术中知晓。 记录入室、插管前1min、插管后1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BIS值。术中记录SBP、DBP、MBP、HR、BIS值、用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阻断时间。术后苏醒期记录患者睁眼、拔管、指令性动作、定向力恢复、合作评分>2分及Aldrete改良评分≥9分所用时间及相应BIS值。记录患者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分(MOAA/S)达到1,2,3,4分的时间及相应BIS值。 结果: 1.两组术中麻醉药物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阿曲库铵、瑞芬太尼以及七氟烷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C组(3.03±1.00 vs5.30±1.49,P<0.05); 2.两组患者术中自主神经系统活性药物中艾司洛尔、阿托品及多巴胺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拉贝洛尔用量显著高于C组(28.5±25.8 vs12.0±17.4,P<0.05); 3.B组术中BIS均值显著高于C组(44.8±4.2 vs38.3±10.4,P=0.009);C组中BIS在40-65的比例显著低于B组(43.4% vs85.3,P=0.000);C组BIS<40时间比例显著高于B组(54.8% vs13.5%,P=0.000);C组中BIS>65时间比例显著高于B组(2.0% vs1.2%,P=0.002);C组中BIS值在30-40、20-30时间比例显著高于B组(25.0%vs11.9%,25.2% vs1.6%,P=0.000);C组中BIS值10-20和<10时间比例分别为3.3%和1.3%,B组中未出现BIS值20-30和<10情况; 4.B组患者MOAA评分达到1、2、3、4分的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B组患者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出PACU时间以及合作评分>2分时间上显著短于C组(P<0.05)。 结论: 1.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参考临床体征与血流动力学的传统经验给药易致麻醉过深; 2.肝脏部分切除术中,BIS指导麻醉深度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加快患者术后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