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已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传统盲探法由于神经内定位精确性受限,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逐渐代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但“目标神经不可视”的缺点也在发展及应用中逐步暴露。超声引导能进行精确的神经内定位,把神经阻滞术带入可视时代,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前瞻性研究,通过与神经刺激仪引导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比较,探讨超声引导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为拟通过神经阻滞麻醉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共60例。由超声科医师与麻醉科医师联合操作,在麻醉科进行。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受试者编号为1~60号,按照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A组(n=30)施行超声引导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B组(n=30)行神经刺激仪引导阻滞。在60例受试者中,34例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22例施行下肢软组织肿物切除术,4例施行膝关节置换术。年龄中位数69岁(47-86岁)。麻醉药物均为0.5%的罗哌卡因,单根神经注射20ml罗哌卡因。由2名不参与研究的麻醉医师判断麻醉效果和随访并记录相关并发症;另2名不参与研究的超声医师评价局麻药的扩散范围。4名医师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双盲法)进行操作、评价和临床记录。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阻滞成功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质量。结果⑴A组阻滞成功率100%,B组有3例阻滞失败而改用全身麻醉,阻滞成功率为90%,进行两样本率的比较,P<0.05。⑵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5分钟~15分钟,平均10±2.4分钟;B组阻滞起效时间6分钟~17分钟,平均13.3±2.9分钟,进行两样本t检验,P<0.05。⑶阻滞质量:①A组3例受试者术中需要辅助镇痛,B组9例受试者术中需要辅助镇痛。②A组所有受试者注射器回抽均未见血液,B组7例受试者在穿刺过程注射器回抽可见血液。③定根据2例不参与实验的超声医师对60例受试者的观察记录,A组神经干周围均布满局麻药,记录为4分;B组中,15例受试者评4分,7例3分,5例2分,另3例阻滞失败者神经干周围仅见少许或未见明显局麻药(其中2例1分,1例0分。④A组30例受试者术后均无神经创伤、血肿形成或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在27例成功阻滞的B组中,3例受试者穿刺点肿痛(考虑神经创伤)。结论与神经刺激仪引导相比较,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优越性在于增加阻滞的成功率、缩短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阻滞质量,表明超声引导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