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后发国家而言,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滞后于产品市场有其阶段必然性。一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高质量的增长取决于对国外溢出技术消化吸收的多寡和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但中国至今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而不是技术进步的拉动。中国的要素价格扭曲促进短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是否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技术进步产生了抑制效应?为寻求要素扭曲是否抑制一国技术进步的国际经验,本文选择同为转型经济体的俄罗斯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中国的要素市场扭曲影响技术进步的效应进行佐证,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从研发资本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国际贸易溢出、FDI溢出以及专利溢出五个方面总结出要素市场扭曲影响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垄断竞争框架,推演出要素市场扭曲与技术进步的数理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其影响关系。进一步地,通过对中国和俄罗斯要素市场扭曲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统计性分析,提出并初步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说:1、转型期经济体的要素市场扭曲可能与其技术进步存在负向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研发人员和资本投入、技术溢出等途径抑制了其技术进步;2、转型期经济体要素市场扭曲抑制其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进步影响因素的门槛区间,使其在不同门槛区间内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呈现不同特征。 最后,以中国为例,选取其1998-2012年30个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对上述研究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逐步克服了多重共线性、内生性以及异方差等问题后,中国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均对技术进步呈现出显著抑制的特征。在研发资本、研发人员、国际贸易溢出、FDI溢出和专利溢出五个不同门槛变量下,存在要素扭曲促进TFP增长的门槛区间,适度的要素扭曲换取的“租”可以为五大技术进步渠道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但各门槛变量跨过一定门槛后往往会对TFP增长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