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推行乡村振兴政策,以实现乡村城乡一体化目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随着乡村生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乡村宅院空间原生结构和形式与现代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而适用于当地的乡村宅院设计规范则相对欠缺。为避免乡村飞速发展从而出现“千村一貌”的结果,并构建具有乡土文化特色并且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需要研究乡村宅院空间从而深化乡村“三生空间”发展的具体内容,建构能让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新乡村。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使用者(村民)的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对建筑图式的倾向、生活生产的行为习惯、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空间感知等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宅院空间设计的影响,从而总结宅院空间设计之始所需要考虑的人文因素限制条件。从设计者的角度,通过类型学对乡村宅院空间类型进行探讨,总结乡村宅院组合类型和肌理组织模式,从宏观,中观,微观研究乡村宅院空间要素以及其新陈代谢模式,发现当地原有乡村宅院空间结构与形式中存在的深层建构语言,还原乡村原有建筑语境,以此为依据提出宅院空间建构语言和设计原则。从政策和环境的角度下,验证当地传统宅院建构模式中的建筑物理性能是否能满足居住需求,以确定其是否能够进行就地取材,保留并改良宅院空间原生建构模式;分析其功能流线需求,以研究其是否能够适合当下政策发展要求;将洛带片区宅院空间和其他宅院空间实践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适合洛带片区乡村宅院空间的设计方法。在模拟条件下进行设计,在过程中探索适合当地村民,适合乡村振兴的居住模式,利用格式塔心理学引导乡村宅院空间的自然生长。根据村民的心理以及宅院空间生长方式特点,从而反馈到现阶段乡村宅院设计,从而提出适合洛带片区的宅院空间生长和产业发展的设计策略,使得乡村宅院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村民需求和建筑地域场所特征。以当地村民对乡村生活的愿景为参考,对洛带片区乡村宅院空间设计内容进行指导。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和安居性,达到更好的安居性,让政策能够更好的指导“三生空间”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