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就习得词汇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在1985年,Nagy,Heman以及Anderson提出了词汇附带习得假说。近年来,词汇附带习得受到了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附带习得词汇在自然阅读中可以实现但习得的概率很低。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讨各种有助于词汇附带习得的干预手段,其中给生词提供注释就是很有效的干预手段。但就不同注释的效果这一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还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也就给新的研究提供了发展可能和机遇。本研究旨在验证在阅读同一篇文章过程中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汉语注释,英语注释以及多项英语注释)对词汇附带习得及保持的影响。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投入量假说理论和注意理论为理论依据,设计了一个以三种注释方式为变量的实验,主要采用调查问卷,阅读测试和词汇测试等方法。本研究将太康第一高级中学三个平行班90名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受试按班级被分为三组。首先要求三组受试分别阅读配有三种不同注释的同一篇文章并完成阅读问题,其中文章中带有十个目标词。阅读后即刻进行针对十个目标词的即时测试。随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注释类型的个人喜好。延时词汇测试将在一周后进行。本文的研究结果是:(1)在三种注释中,高一学生最喜欢中文注释。(2)在即时测试中,汉语注释和英语注释都没有多项英语注释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好,其中汉语注释和英语注释之间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投入量假设也同时被验证。(3)在延时词汇测试中,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存在。但是多项英文注释的学生成绩最稳定。汉语注释比英文注释附带习得词汇的效果要好。这说明如果缺乏及时合理的复习,投入量和词汇记忆效果之间并不成正比。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词汇附带习得在阅读方面的研究,它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给予了很多启示,而且为词汇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实验同时验证了传统生词表的弊端,为教材以及课外读物的编写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