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外高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历史必然。为适应这一历史潮流,我国政府在教育领域出台了系列的开放政策,大力推进中外高校开展各种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如合作中地位失衡、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实践中,我国高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几种典型合作模式,如:融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外高校合作培养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颁布,中外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又有了新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合作培养人才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合作的规模和层次有了进一步提高;合作培养人才中的文化、知识整合进一步加强:合作中的效益观念进一步树立。 针对中外高校合作培养出现的新特点,我们高校在选择合作模式时也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开放性。也对我们今后中外高校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为了促进我国高校有效地开展中外合作,我们对中外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几点构想,即:培养目标上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人才评价的国际化以及合作方式的综合化。 此外,为了确保中外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认为应当做好如下几件工作,即观念更新、积极创新、逐步推进、法律保障。
其他文献
学位
采用TI公司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DSP C2000系列的TMS320F2808芯片和Atmel公司C51单片机系列的AT89S52芯片构建全数字脉冲MIG气体保护焊系统,实现了熔化极脉冲MIG气体保护焊一脉
在2004年8月28届奥运会中,中国女篮获得第九名,这一成绩使中国女篮出征前“保六争三”的梦想成为泡影。中国女篮后卫队员个人进攻能力差是28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失利最致命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