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建设的初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aizj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批评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发掘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辩证关系,反思中国文论界普遍存在的关于“失语”的讨论,以期在尽可能广阔的背景中,探寻中国五四时期现代文论体系的源流,探寻我们自己“话语”的形成过程。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略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日的及思路,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说明本文选题的目的及立题的必要性;第二节介绍了前人的主要观点及我在论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王国维与五四文学批评现代话语体系的产生》以王国维先生的文学批评思想为切入点,探寻西方异质文化对王国维先生的影响以及先生在中西文化的选择与融贯中建构起来的现代批评思想对五四文学批评现代话语体系的催生作用。这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通过分析《<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两部代表性著述,考察西方文化对王国维先生的影响以及先生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选择与调和;第二节通过对王国维先生批评思想的梳理,探寻先生的理论贡献对五四文学批评现代话语体系的催生。 第二章《传统文学批评的终结与五四文学批评的建构》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走向终结的必然,梳理了五四文学批评发展的大致状况,再一次证明了五四文学批评是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通过对特定历史背景的把握,揭示中国传统批评发展步履维艰的现实与文学批评现代性变革的迫切愿望;第二节借助五四文学批评向现代性的突进,揭示了在五四文学批评现代话语体系势不可挡的建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章《结语:现代与传统的契合》,用理性的眼光全面把握五四文学批评的源流,以及由此探寻到的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质的关系。这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总结探索与创建中的五四文学批评概况;第二节通过对五四文学批评的整体把握、评价,揭示传统、现代、本土文化、异质文化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文化建设,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我们时代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空前关注。面对全球化,我们首先要保持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以及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杰出领导人。作为我党在相当长时期任主要领导人的张闻天,就是一位忠诚的
明确社会保障的主体,确定它们的责任范围,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近年的研究对社会保障责任的划分未给予足够重视,政府的责任定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政
锡是一种稀缺资源,也是人类最早生产和使用的古老金属之一,它始终与人类的技术进步相联系,现已成为先进技术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锡在2004年是价格上涨最疯狂的有色金属,也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已从单纯的企业层面上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能够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增大企业利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
20世纪90年代,台湾当局因应民间教改团体的要求,大张旗鼓地进行教育改革。本文以60年代台湾教育改革为切入点,以90年代教育改革为主线,比较客观、实事求是地阐述了90年代台湾教改
"强调"是个语用概念,它是指说话人在交际时把需要突出表达的意念(主观的愿望、目的、看法等重要信息)通过语言的非常规表达传递给受话人,给受话人以超一般的心理刺激,从而获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持续健康发展,这给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蓬勃的生机。然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都给房地产开发
论文在全面收集和占有中国境内夏商周时期青铜戈戟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首先建立起中原地区铜戈的分期与编年序列,初步揭示出铜戈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动因,然后再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