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瞬间变成永恒——通过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女性主义思想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uan2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瞬间变为永恒——通过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女性主义思想“英格兰的百合”——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才气非凡,有着卓然自立的优雅气质,是二十世纪初引起中国文坛广为关注的英国作家,她共发表九部长篇小说,三百多篇随笔以及大量的书评。她的两部小说《达洛卫夫人》(1925)和《走向灯塔去》(1927)之出色艺术表现,即娴熟运用了意识流技巧、象征主义手法以及诗化的散文文风,被誉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女权运动的先驱。   社会与家庭给伍尔夫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她拥有了对女性细致独到的洞见,对现实勤于思考的谨严性格,使她不断关注多变的现实生活,当时,鉴于女权主义运动极力抨击男权社会,进而争取各方面要与男性平等的思想极端性,伍尔夫对此进行了冷静深度的思考,付诸笔端,在其坚持不懈的写作中形成自成一家的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她主张:女性应在尊重男女自然差异的前提下争取自身应有的权利,女性争取经济独立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内心的感受,她采用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意识流写作方式,从多元视角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用心灵与男性搭建起沟通与交流之桥,渴望男女两性最终走向相融相知,和谐共处之路。她把这种思想灌注在其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中,以不同以往的人物和情节模式来观照男女两性关系。看似闲情杂感,却耐人深思,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本文力图通过研读其长篇小说,用透视的方法,分析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梳理和归纳女性主义思想,解析她不同时期小说创作中塑造的女性人物,挖掘其女性主义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对生存、生命价值的再思考,探究其对构建男女两性和谐平等,相融相知的社会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水彩艺术在近二十年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水彩画家将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相互结合,已经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北黑土地上丰富
俄侨画家和早期留苏油画家所保存下来的令人赞不绝口的油画作品,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艺术史不可磨灭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仍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俄罗斯美术对黑龙江油画发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部《性、谎言和录像带》成功开启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运动,一系列成功的独立电影引起了美国电影在制片方式与艺术形态上的变化,但对整个美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