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只和货币政策相关,特别是与货币供应量高度正相关。但是在现实中——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巴西和90年代末期的中国——前者80年代初期爆发通货膨胀,其货币当局大幅降低货币供给却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而中国则出现了低通胀与高货币供给增长并存的“价格之谜”现象。这些现象用传统的货币理论均无法解释。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开始研究影响通货膨胀的其它重要因素。其中由Leeper(1991),Sims(1994),Woodford(1994,1995)提出的价格水平的财政理论——FTPL(Fiscal Theory of the Price Level)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该理论对于货币数量论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的研究成果。其次在理论方面,本文从最古老的货币数量论开始,阐述了价格水平决定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弱形态的FTPL和强形态的FTPL,并通过跨期政府预算恒等式介绍了FTPL的理论依据。紧接着本文归纳总结了FTPL在实证方面的不同的做法,提出FTPL不仅仅存在于理论之中,在现实中也存在。在实证检验中本文首先根据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数据,采用Sala和CCD的识别条件,构建MSVAR模型检验我国的政策性质是否有变化。实证结果显示在1981年至1997年之间,我国的政策性质倾向于李嘉图制;而在1998年至2010年,我国的政策性质倾向于非李嘉图制。为了进一步研究本轮通货膨胀,本文又选取了1998至2011年的季度数据,采用S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控制物价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的非李嘉图制度下,我国目前的通胀波动可由财政政策解释的比例大于货币政策解释的比例,现阶段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造成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虽然减少货币供给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通胀,但减少赤字、开支节流等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短期效果更为明显。最后本文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新思路。具体包括转变功能财政观念,增强政府的债务风险意识,量入为出;妥善引导公众李嘉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