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家庭收入的用途不再局限于消费和储蓄,公众逐渐开始参与金融投资活动,证券和保险等新兴金融市场逐步活跃。与此同时,伴随金融行业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保险市场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功能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很多产品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保险覆盖的家庭比例也越来越高。然而,作为实物资产的房产仍然占据家庭总资产相当大的比重,本文认为原因大体上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房产兼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其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使人们相信房产的保值增值功能;最后,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文化认为房产是构成家庭的核心要素。综上,我们认为房产投资有在当前的中国家庭存在超配的可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自2011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除了港澳台、新疆西藏外)开展家庭金融调研,收集了我国家庭金融领域微观数据,为家庭金融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中国家庭金融研究中心出具的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低财富家庭占比78.9%,中产阶级占比20.1%,高财富家庭占比1.0%,属于财富分配不均的“金字塔型”,其中,中产阶级的财富在房产上的配置比例过重,高达79.%,而金融资产占比却低至10.8%。而美国出具的2013年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则显示出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为40.8%,而房产占比仅为34.1%2。这一现象充分显示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资产配置差异。所以,对我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的时候,房产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迅猛。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人身保险公司数量达到了75家,财产保险公司73家。原保费总收入达到了242825194.63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人身险保费总收入达到了162875507.27万元,财产险总保费收入达到了79949687.36万元,同比增长10.99%。保费收入的不断增加,说明近年来参与保险市场的人员越来越多,但是,保险在家庭的资产配置中所占比例仍然很低,2000年保险占家庭金融资产比重为3.44%,2009年保险占比5.09%3,而2009年家庭资产中,住房占家庭资产重大比例,高达74.07%,这些宏观数据说明房产总量上远远超过我国家庭参与保险市场的规模。本文从家庭微观金融资产配置的角度思考认为,我国房价总体不断上涨的客观现实、房产在家庭资产中的超配和房产中介市场发展完善,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房产在能够为家庭带来保值增值功能的同时,因为房产流动性的不断提升,使其亦可发挥对家庭风险的保障功能,从而挤出家庭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就是对多数家庭,现阶段房产超配是理性的行为。文章的结构如下:导论。从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同时根据产权性住房约束下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理论的演变,在文献基础上,指出传统金融理论与家庭资产组合现实的差异,从而找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即居民家庭住房投资对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第一章,中国居民家庭住房投资与保险参与的理论分析。本章主要对相关概念、研究对象进行界定与解释;从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基本理论出发,针对我国居民家庭住房投资情况、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购买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第二章,实证模型设计。本章主要运用来源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3年全国调研数据,结合文献与问卷调查选取合适的变量,构建反映家庭保险参与的具有保障功能的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支出作为因变量,并借鉴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将部分户主特征变量、家庭经济变量、地域变量等纳入模型进行回归。第三章,样本实证结果分析。本文拟采用Probit模型,首先将全国范围内的家庭样本都纳入模型进行回归,详细分析家庭的各项因素与保险参与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同时联系原始数据、描述性统计和社会实践,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然后根据地域范围,分别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不同区域各项指标对保险参与的影响。第四章,结论与建议。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建议和措施。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为:一是居民家庭住房投资对保险参与具有负向且显著的影响,说明居民住房投资对家庭参与保险市场具有挤出效应。二是户主从事行业的风险大小对家庭参与保险市场具有负向且显著影响。行业风险越大,家庭参与健康和养老保险市场的概率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