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间重构的老年生活——农村留流老人的个体化过程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h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出给农村老人带来了压力:面对子代的流动,他们一般面临着两种规划:或留在农村,成为留守老人;或跟随子女迁移,成为流动老人。但笔者在接触和访谈农村老人时发现,对不少农村老人而言,留守和流动都不是固定的状态。他们的老年生活处于频繁变动中,往来于城乡之间。“养老”并不是静止的,老人还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流动时期。因而本文结合了“留守”和“流动”的概念,采取“留流老人”这一词汇指代频繁穿梭于城乡间的农村老人,以此展现他们的空间居住状态和面临的变动的生活环境。本研究将留流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以贝克的个体化三维度理论为基础,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法,选取了12位农业户口的留流老人,从他们的流动原因、个体化实践、生活方式的转变来论述其个体化过程,展现他们在城乡穿梭下建构出来的的老年生活,从而修正我们对农村老人养老生活的想象。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发现。首先,在“脱嵌”的维度上,留流老人的脱嵌是对传统环境下生活方式的脱离。因他们在物理环境和生活习惯上未彻底脱离农村,因此用“半脱嵌”阐述更为准确。老人开始留流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子代的牵引;二是受个体的养老需求驱动。在乡城穿梭间,老人得以有机会接触和对比不同的生活选择,为刚开始的老年生活提供参考,这开启或加速了他们个体化意识的觉醒。其次,在“祛魅”的维度上,与“半脱嵌”相对应,留流老人的去传统化是动态的,为老人的留流生活服务,呈现“半祛魅”样态。其个体化行动主要围绕家庭和自身的生活期待展开:包括转变传统的代际关系和夫妻关系;进行自我充实,丰富个人生活;拓展社交网络,增加情感联结等。再次,在“再嵌入”的维度上,留流老人的再嵌入是指适应留流状态后自我选择新的生活模式。在经历了半脱嵌与半祛魅环节后,留流老人个体化意识显著增强,逐步确定了个体需求下理想的生活模式,并采取相应行动:一是利用家庭寻求保障;二是倾向城市生活,思考深度融入;三是在综合考量下选择回到故乡,以新的形式继续个体化实践。最后,本文就留流老人当前的生活图景,个体化特点及困扰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对其个体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家庭结构不断趋于核心化和小型化、传统家庭规范与现代家庭理念的不断碰撞,家庭中隔代抚育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主要由父系祖辈承担的特征,渐渐出现依靠双系甚至母系祖辈的倾向。面对庞大的隔代抚育老年群体和新兴的隔代抚育趋势,关注帮助不同性别的子女隔代抚育对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仅为推进积极老龄化和提升老年福利做出贡献,也具有改善家庭代际关系、保障儿童成长、促进家庭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
学位
学界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工会在年老的时候返回农村生活,实现“落叶归根”。而目前正有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青年回到农村生活和就业,他们返乡背后的社会逻辑是什么,能否再次融入农村社会,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湖北W村的返乡青年为个案,考察他们“进城-返乡”的生命轨迹,返乡的个体选择,以及社会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第一,“留守经历”和“打工经历”等生命事件塑造了他们返乡的过程,青年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则
学位
李华东老师对神经根在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仍有活动空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椎间孔内外口处的神经根和韧带为靶点,在衷中参西思想指导下,进行分期论治。急性期选用椎间孔内外口神经阻滞术配合微针刀椎间孔内外口微韧带松解术,缓解期选用椎间孔内外口针刺神经刺激术,慢性期选用瞬时电针强刺激术。其整合针刺、针刀、药物、电针等治疗手段的优势,取得较好疗效。
期刊
马克思关于机器与价值的论述是马克思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述既包含着马克思对机器本质和机器应用的科学剖析,也包含着马克思对价值形成过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洞察。当代智能机器的迅速崛起,既改变了人类社会劳动的既有样式,也改变着人、机器在价值生产中的既有关系。智能机器作为机器发展的新形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无一不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机器与价值论述的当代价值和重
学位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机构养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老年人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缓解家庭养老压力。但我国机构养老发展尚不完善,不同地区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也不相同。从地区差异视角出发,研究不同地区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8年截面数据,对机构养老意愿相对较高的北京和上海两地被访老年人进行分析,选取了个人、家
学位
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大规模城市更新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其中“住改商”整治是空间更新的重要行动。然而,由于空间生产过程的历史性、复杂性导致改造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住改商”所涉商户是影响改造进程的关键群体,但针对他们行动策略及逻辑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具体案例再现商户应对空间改造的不同行动并分析背后的逻辑,还原空间行动者的主体性,解释“住改商”整治工作为何
学位
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数量较多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她们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但笔者发现在重庆市B区这个小城市中也出现了部分大龄未婚女青年。本文以重庆市B区的大龄未婚女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B区的23名中小学大龄未婚女教师进行访谈,运用的资料分析方法是质性分析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B区大龄未婚女教师所处的婚姻市场是如何形成的;二是B区大龄未婚女教师处于择偶困境的原因。通过研究发
学位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近年常态现象,目前学术界主要聚焦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模式和问题等方面,对其创业实践的家庭经营缺乏关注。本文以湖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小镇制衣厂为个案,首先,阐述了返乡创业的制衣厂产生的背景和家庭因素;其次,深入描绘了小镇制衣厂家庭经营的方式和特征;最后,分析了返乡创业家庭经营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中部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基于沿海产业转移的背景,家庭因素是小镇制衣厂创立的核心因素。具
学位
鲍勃·杰索普把“元”治理定义为“治理之治理”,这种元治理概念是基于对治理失败的思考。“元”治理不仅包含着如何统筹治理网络、防止治理失败的元治理,还应该包含对治理之根本的追问。这种“元”治理在治理理论的研究中尚未展开。本文基于认识治理理论来回答治理之根本这一问题,核心论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论证认识治理如何作为一种“元”治理而发挥作用。这需要将认识治理置于“元”治理框架,分析“元”治理之“元
学位
运气论证(或运气反驳)是用来反驳意志自由论自由概念的一个工具。运气论证的支持者认为如果行动者的行动是被非决定的偶然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意外等导致的,行动者对其行动没有充分的控制,因此也无法对行动负道德责任。本文的写作目的有二:首先,对运气论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和分析;其次,分析是否存在将能动性,即控制的来源的还原论和非还原论解释整合起来的可能性。第一章主要阐释运气论证的背景和重要概念。第二章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