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大连基地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泳运动在中国,自古既已有之,作为竞技比赛的游泳运动于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传入中国。进入21世纪,中国游泳项目水平不断向上攀登,不仅取得了历届奥运会的最好成绩,还在世界级大赛中创造了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的历史。辽宁省南临黄海和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作为游泳强省,曾为中国游泳队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的青少年后备人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需求、就业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辽宁省青少年游泳水平受到了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和冲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其培养的内在漏洞。在传统“举国体制”下的运动训练体系老套,学训矛盾依然存在。再加上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资金投入不理想,给其家庭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长期以来,竞技成绩是组织追求的主要目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周课时只有10学时,对其文化学习的负面影响较大。同时,也造成了辽宁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人数严重缩水,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运动员断档情况越发严重,这与项目本身的大众普及度息息相关。并且,在倡导运动训练科学化的今天,教练员的精力和水平是有限的,全能型教练员的做法并不科学。训练内容一味地参照训练大纲执行训练计划缺乏创新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适合训练大纲计划,不代表全体运动员都适合。而且,运动员长期“闭门造车”,缺乏与外界的接触与互动,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技术上难以适应连续大强度的国家级比赛。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培养社会背景与现实图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在剖析问题的同时借鉴国外游泳强国的培养经验,总结出辽宁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辽宁省要从青少年游泳运动的普及面,场馆市场化,训练理念、以赛代练,机制建设,文化教育,教练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以顺应时代发展,明确改革的关键目标是教育而非训练、是全民参与而非夺得金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葆游泳项目生命力,实现游泳项目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政府和高校也已经投入大量的经费为高校添置校园网和信息化设施,但实际上在很多高校
万众瞩目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进入中级阶段。这场声势浩大的能力建设项目拉开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序幕。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信息化时代教师能力结构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