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学校体育改革。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正是为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完善体育课程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教育人种志等方法对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价值、设计、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体育隐蔽课程是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它主要以隐蔽性、多样性、依附性、易接受性、持久性和愉悦性为特征。 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要素,主要有学校内部的各种体育物质、物理因素构成,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一类是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学校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教师人格等。 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介入到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显性课程的顺利吸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思想品质的发展。 通过我们的研究,得出了体育隐蔽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是分析模式,它的特点是对体育隐蔽课程设计的重点是要素分析环节,立足于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分析,因此,它可以避免一刀切的课程设计模式。体育隐蔽课程设计应遵循三结合、一致性、适宜性、协同性等原则,为科学设计体育隐蔽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还提出了体育隐蔽课程设计的一些具体构想。 体育隐蔽课程的施教机制是通过暗示、感染、模仿等方式来影响学生的。体育隐蔽课程的接受过程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要经过学生主体的选择、整合和内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才能完成。学生在接受体育隐蔽课程的过程中绝不是消极被动的,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根据体育隐蔽课程施教和接受机制,实施体育隐蔽课程应贯彻重复性、变更性、注重活动过程、尊重主体性、因校因班因时制宜、整体性原则和具体的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和激励教学法等。 体育隐蔽课程的评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评价体育隐蔽课程常用的方法有观察评价法、问卷评价法、访谈评价法、相关系数测定评价法等。并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但对体育隐蔽课程评价的研究还很不够,还需同行专家进一步的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难题。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验证了上述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调查反映了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已存在于中学的体育课程之中,但大部分要素并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它们在自发的发挥作用,体育隐蔽课程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