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对苏轼词的意象再造——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为视角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ONGQ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将三大人类语言学的传统与新兴的认知语言学相结合,构建了文化语言学的综合理论。该理论旨在以意象为窗口,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意象是文化语言学的核心,它包括从具体到抽象,视觉,听觉,嗅觉和动觉等各种感知体验。对语言和语篇的意象研究是文化语言学的主要内容。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峰,而苏轼是宋词词风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中国诗词翻译大师许渊冲是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所提出的“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综合翻译理论,是文学翻译的重大突破和理论基础。本文拟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背景下,梳理诗人苏轼的意象构成,重温诗人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并从意象再造的角度,鉴赏许渊冲对诗词翻译的操作。  本篇论文首先以许渊冲《宋词三百首》的汉英双语译本为语料,对其中苏轼的19首词进行了意象归纳和分析,通过许渊冲对意象的处理方式:浅化,等化和深化,以探讨意象传递的效果和方法;其次进一步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四个英译本进行语篇对比分析,从意美,音美,形美的角度鉴赏词意象的传达。旨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透过意象的作用,研究语篇,分析语义,总结意象传递的得与失,以期能对民族语言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带来更多的启发。
其他文献
学位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结果,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语码转换属于语言变体,而语言变体属于语域理论的研究范畴。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社会语言
学位
翻译学文化学派代表学者安德烈·勒弗菲尔(André Lefevere)认为,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观(poetics)以及赞助人(patronage)三大因素对于译者具有深刻影响,直接作用于他们的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