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意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009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下,马原作为一个契机,他“切合”了时代发展的历史需要。作家依附自身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念建构起自己的文本形式,并展示出其文本叙述的价值性起点。从这个点出发,笔者最大的心愿即穿越马原小说的叙述圈套、探求文本叙述背后的意味性、拓展小说存在的艺术空间。论文除引言、结语外总共分为三部分展开论述。论文引言部分:回顾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历史性贡献,有关马原小说文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文本叙事模式,却又忽视了对文本叙述形式之“有意味”性地思考。针对这一点,笔者力图从纷繁的叙述脉络中择取一根敏锐的神经切入分析马原小说文本的叙述特质,进而透析其小说创作的叙事策略及其深层意味。第一部分:笔者从马原小说独特性的叙述话语——“马原”的可疑身份入手,究竟“马原”是否就是作者?通过我们的分析得知,原来那个自称“马原”的汉人并不是作者马原,而是作为乔装打扮的叙述人,他的意志也不能完全代表作者马原的思想和意思,我们甚至可以说,“马原”的文本介入也不过是隐含作者实现文本审美距离控制的干预策略。第二部分:在开展文本形式意味性探求的前提下,笔者从阅读中的感觉印象——小说结尾“逆转”化倾向入手考察马原小说文本叙述。从这里出发,笔者发现小说结尾的“逆转”使得阅读者转向对小说叙述结构的关注。在此基础之上,突破前人研究的盲点,笔者首先试对马原小说的结尾类型进行归类,从中得到有关文本叙述结构的划分范畴:板块拼贴式、回环式和顺延式的叙述结构,从而进一步探讨其结构的意味性。第三部分:在笔者看来,马原小说文本的意义足以让阅读者经验由中国文学土壤所浸染的艺术演绎方式,可以说,马原小说文本叙述具有“时代性”的“现代性”想象特征,突出表现在对传统话语权力秩序中叙述策略的挑战。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原小说文体叙事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文化意义指向。须知,马原小说叙述话语完全脱离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语境,文学变为作家个人的游戏,最终走向创作模式化的衰竭,这也是马原叙述文本给予我们反思与认识的例证。
其他文献
<正>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及时适当的提问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加深对信息的认知程度。那么,课堂提问频次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一定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纺织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纳税支出作为纺织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
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社会复苏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地震灾区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功能地位,灾后国家大力提倡生态发展型
预设是意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弗雷格于1892年在“论涵义与意谓”一文中指出,命题“开普勒死于贫困”及其否定“开普勒没死于贫困”都预设“存在开普勒”。现代的预设研究由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对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市场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则是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提升国有企业竞
而今,新课程标准首次把丰富语言积累纳入了教学目标之中,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高中生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要结合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目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零售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传统零售企业纷纷触网,选择"实体+网络"的"双线"商业模式,并逐步进军全渠道的零售模式。然而,在此转型过程中
我国目前施行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是2006年9月国资委针对央企制定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受当前农业微观和宏观政策的影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概念,鼓励和支持农地向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旨在解决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村贫困居民基本生活权益。2011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国各地要加强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