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下,马原作为一个契机,他“切合”了时代发展的历史需要。作家依附自身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念建构起自己的文本形式,并展示出其文本叙述的价值性起点。从这个点出发,笔者最大的心愿即穿越马原小说的叙述圈套、探求文本叙述背后的意味性、拓展小说存在的艺术空间。论文除引言、结语外总共分为三部分展开论述。论文引言部分:回顾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历史性贡献,有关马原小说文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文本叙事模式,却又忽视了对文本叙述形式之“有意味”性地思考。针对这一点,笔者力图从纷繁的叙述脉络中择取一根敏锐的神经切入分析马原小说文本的叙述特质,进而透析其小说创作的叙事策略及其深层意味。第一部分:笔者从马原小说独特性的叙述话语——“马原”的可疑身份入手,究竟“马原”是否就是作者?通过我们的分析得知,原来那个自称“马原”的汉人并不是作者马原,而是作为乔装打扮的叙述人,他的意志也不能完全代表作者马原的思想和意思,我们甚至可以说,“马原”的文本介入也不过是隐含作者实现文本审美距离控制的干预策略。第二部分:在开展文本形式意味性探求的前提下,笔者从阅读中的感觉印象——小说结尾“逆转”化倾向入手考察马原小说文本叙述。从这里出发,笔者发现小说结尾的“逆转”使得阅读者转向对小说叙述结构的关注。在此基础之上,突破前人研究的盲点,笔者首先试对马原小说的结尾类型进行归类,从中得到有关文本叙述结构的划分范畴:板块拼贴式、回环式和顺延式的叙述结构,从而进一步探讨其结构的意味性。第三部分:在笔者看来,马原小说文本的意义足以让阅读者经验由中国文学土壤所浸染的艺术演绎方式,可以说,马原小说文本叙述具有“时代性”的“现代性”想象特征,突出表现在对传统话语权力秩序中叙述策略的挑战。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原小说文体叙事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文化意义指向。须知,马原小说叙述话语完全脱离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语境,文学变为作家个人的游戏,最终走向创作模式化的衰竭,这也是马原叙述文本给予我们反思与认识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