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但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其易于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一直以来备受公众关注。那么,到底多安全才算安全呢?可接受风险标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化工生产的整个周期,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保证风险处于可接受的程度。但由于我国在可接受风险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作为风险评估标尺的可接受风险标准,其在化工行业背景下的研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为此,基于化工行业,对其可接受风险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了系统地探索行业风险可接受现状,以及对已颁布的可接受风险标准中标准基准值选取的可行性进行印证。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制定原则、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基础体系等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可接受风险标准理论,通过搜集、分析及估算全国及化工行业最近10年的基础事故数据,采用平均个人风险值法(AIR)和事故累计概率-死亡人数曲线(FN曲线)法的运算思想,确定了全国及化工行业的死亡、受伤及职业病风险个人/社会可接受标准基准值,并通过数据范围的选择将其分为宽松型、通用型及严格型3种不同“严格”程度的基准值以备不同条件下选用。结果表明,死亡标准基准值与已颁布的标准基准值均处于同一量级(10-4),印证了彼此的可行性,受伤及职业病标准基准值可为后期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思路及方法对我国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基础资料分析、技术方法以及运行程序等研究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为了避免在特定情况下,当上级决策者的风险决策结果满足既定标准要求时,由于公众的主观风险感知偏差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引入风险的社会放大(SARF)并综合考虑风险类型、数据时间跨度和数据修正,结合可接受风险理论,研究提出了个人及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范畴下的公众标准四维决策模型PI(tr)、PS(tr)。在其基础上,基于“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的相关事故数据,得到了化工行业对应的死亡、受伤及职业病风险公众标准决策参考集,并赋予其每个元素相应内涵以便决策理解,在提高标准科学性的同时能避免风险决策过程中的主观不严谨性。通过与国内外各国家及地区现行标准进行对比及印证,结果表明其在当前阶段是可行性的。研究结果能作为当前标准的重要补充,辅助风险决策。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自主制定标准修正系数提供参考。在分别基于客观的历史事故数据和主观的公众风险感知两方面研究得到了化工行业的可接受风险标准之后,又分别对其在区域定量风险评估和区域安全规划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中,为了综合评估区域风险可接受性,深度挖掘潜在风险,优化风险决策。在前人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死亡风险可接受标准和受伤风险可接受标准(以下简称“双标准”)的新型区域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并以1000m3柴油罐池火灾事故为例,通过池火事故后果模型、概率模型及可接受风险模型的创新性使用,对其在油罐区域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初步运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池火事故下的个人死亡风险和社会受伤风险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综合评估结果为风险不可接受;“双标准”综合评估法在区域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参考价值。最后,为深化安全规划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在前期提出的建立在事故数据分析推导的化工行业死亡风险可接受标准及受伤风险可接受标准基础上,结合区域定量风险分析理论,构建了基于死亡和受伤风险的区域安全规划模型。并以1000m3新建柴油储罐外部区域安全规划为例,从空间安全容量和人口安全容量两方面,明确了基于受伤风险下的区域规划模式和效果,并与常规的基于死亡风险下的安全规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情况下的基于死亡风险来说,在对危险设施周边进行基于受伤风险的区域安全规划时,将使设施周边区域获得更大的空间安全容量和更小的人口安全容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危险设施周边区域的安全性;研究思路及方法能对某些位于特殊规划区的危险设施风险升级管理提供参考,助力城市安全发展。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风险管理,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此外,以化工行业为背景,丰富和完善了可接受风险研究领域,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其他行业具有一定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