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文学价值观的研究应从文学自身的特性即意识形态性来进行。从文学自身的特点来看,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而文学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社会中,不同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都有各自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主体从各自的意识形态背景来看待文学,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学价值观。由此,文学价值观的研究就可以从分析主体以及主体背后的意识形态来进行。从主体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状况来看,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6年至80年代初,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第三阶段从90年代初到现在。不同的阶段都与各自不同的文学价值观。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四人帮”在实践中衍化为一种错误的意识形态。第一阶段的文学侧重于破除“四人帮”制造出来的错误意识形态。象征是一种具有表层/深层结构的表达模式,这种表达模式能够很好地化解矛盾,结束“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因而成为一种理想表达模式。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中国文学侧重于超越象征模式,确立起使文学获得主体性地位的文学价值观。这一时期的寻根文学、现代主义和先锋主义文学以及新写实主义文学等文学创作潮流都以不同的方式建立起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并以这个世界为依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合理性提出批判。90年代后,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的局面,文学价值观也形成多元化的局面。这一时期,商业化的文学和庸俗化的写作盛行,对精英文学和主旋律文学造成很大的冲击。在多元的文学价值观之下,很多人都提出重建文学价值观的设想。文化普遍主义是一种“全盘西化”的主张。民间立场针对官方意识形态过多干涉文艺的状况,提出文艺以“民间”作为生存的文化空间,强调文艺对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性。但民间是一种松散的结构和一个含混的概念,它包含很多合理的因素,也包含很多错误的意识形态,它的生命力与它本身的藏污纳垢性与生俱在,不具有先进性,因而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文学价值观。新启蒙主义主张“自我启蒙”,强调个体的价值。但它把人的主体价值建立在抽象意义的独立个体上,无法解决离开了社会个体的价值如何实现以及启蒙的动力从何处来的问题。人民的立场是一种全新的建设性的文学价值观。它既对不合理的现实提出批判,又积极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它以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先进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来保证正确的前进方向,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因而成为社会主义的文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