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针对创伤导致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除传统的游离植皮、皮瓣技术、组织工程、皮肤扩张术、干细胞移植治疗等技术外,皮肤牵张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皮肤牵张术应用原理是利用皮肤的机械性蠕变性能。然而,皮肤牵张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牵张程度有限、人体各个部位牵张关闭的极限值不明确、牵张后皮缘坏死等。其中牵张后皮缘缺血坏死(特别是肢体远段皮肤)是限制皮肤牵张术在创面中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罂粟碱作为一种经典的非特异性血管扩张剂,临床常用于皮瓣及血管手术后抗血管痉挛。目前关于罂粟碱对于皮肤牵张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国内外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巴马香猪前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采用钩针拉杆式皮肤牵张器按照标准化流程关闭创面,研究罂粟碱是否可提高急性牵张闭合创面愈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急性牵张闭合创面治疗提供新的辅助策略。研究方法:1.猪前肢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建立:选用1822 kg雄性巴马香猪3头,前肢分别制做6 cm×6 cm、6.5 cm×6.5 cm、7 cm×7 cm、7.5 cm×7.5 cm、8 cm×8 cm正方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标准化牵张流程:距创面边缘外侧0.5 cm将钩针垂直刺入,组合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均等固定在创面纵轴中点两侧。每侧创缘3组钩针,牵张采用15 N力量。持续牵张皮肤4 min、松开牵张器1 min为1个操作周期,反复循环共6个操作周期,30 min。然后缝合创面,确定适合后续研究的创面大小。2.选用1822 kg雄性巴马香猪8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头猪,每头猪两前肢中段分别制作标准化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共8个创面。采用标准化皮肤牵张操作流程关闭创面。实验组以1.5 mg/kg肌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术前1h,术后每8h应用1次,连用7d;对照组以1.5 mg/kg肌肉注射生理盐水,量、次同实验组。3.伤口临床愈合评分。术后4 d、10 d由事先对动物分组不知情的研究人员采用Freeman等提出的“伤口临床愈合评分标准”进行伤口愈合情况评分。4.测量和计算中段创面有效牵张比、中段创面裂开宽度、远段创面裂开宽度、纵轴创面裂开长度、采用NIH ImageJ软件测量创面未愈合面积、创面愈合率等指标。有效牵张比=(中段创面原有宽度-中段创面裂开宽度)/前肢中段周径×100%;创面愈合率=(1-未愈合创面/原始创面)×100%。5.测量创缘1cm处皮肤牵张术前、术后即刻经皮氧分压(TcpO2)。创面建立前测量猪的前肢中点,创面利用牵张器关闭后即刻距离创缘1cm中段再次测量氧分压。6.取创缘组织,采用HE染色,采用Weidner计数法检测术后当天、10 d创缘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前,术中2次、4次、6次循环后,术后4 d、10 d缺氧诱导因子-1ɑ(HIF-1ɑ)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利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对上述两种因子利用积分光密度(IOD)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1.7 cm×7 cm大小创面可通过急性牵张一期闭合,但术后出现创缘缺血、坏死现象,符合后续实验要求。6 cm×6 cm和6.5 cm×6.5 cm创面可通过牵张闭合完整关闭,术后未见创面坏死、裂开等现象;7.5 cm×7.5 cm和8 cm×8 cm创面不能通过牵张闭合关闭。2.术后4 d实验组伤口临床愈合评分为(2.13±0.35)分,与对照组(2.63±0.74)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0 d实验组临床愈合评分为(1.25±0.46)分,优于对照组的(4.63±0.74)分(p<0.05)。3.实验组前肢中段有效牵张比(39.82±1.49)%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肢中段有效牵张比(32.54±6.46)%(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提升7%。实验组中段创面无裂开,明显小于对照组中段创面裂开宽度(1.26±1.19)cm(p<0.01)。前肢底段裂开宽度实验组(2.50±1.11)cm与对照组(3.65±1.52)cm无显著差异(p>0.05)。纵轴裂开长度实验组(1.66±1.05)cm显著短于对照组(4.51±2.13)cm(p<0.05)。实验组未愈合创面面积为(2.18±1.07)cm2显著小于对照组(11.84±4.00)cm2(p<0.01)。实验组创面愈合率(95.50±2.14)%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8.09)%(p<0.01),应用罂粟碱可提升创面愈合率19.50%。4.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TcPO2分别为(55.09±5.44)mmHg和(54.65±5.9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TcPO2为(22.71±3.30)mmHg高于对照组的(16.35±3.42)mmHg(p<0.05)。5.实验组MVD术前(9.29±1.15)个、术后10 d(29.50±4.76)个;对照组术前(8.50±1.30)个、术后10 d(21.08±3.40)个。对照组内术后10 d显著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中术后10 d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0 d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创缘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ɑ表达情况:实验组IOD值术前(21.74±4.03)、2次循环(22.12±5.18)、4次循环(24.07±4.93)、6次循环(20.17±4.02)、术后4 d(49.99±6.99)、术后10 d(36.98±10.62);对照组IOD值:术前(21.52±5.52)、2次循环(23.25±4.15)、4次循环(21.29±5.12)、6次循环(22.95±4.44)、术后4 d(38.63±7.04)、术后10 d(31.08±7.61)。对照组内术后4 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术后4 d、10 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4 d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情况:实验组术前(20.26±2.44)、术后4d(49.86±10.82)、术后10d(35.51±8.65),对照组术前(21.47±2.60)、术后4d(39.23±6.27)、术后10d(32.35±8.07),对照组术后4d及术后10d较术前表达增加(p<0.05),实验组术后4d及术后10d较术前表达增加(p<0.05),术后4d高于术后10d(p<0.05),实验组术后4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巴马香猪前肢中段7 cm×7 cm急性创面,行急性机械牵张闭合术,利用皮肤粘弹性可达到闭合,但创面出现坏死裂开征象,符合本研究的标准化全层皮肤缺损急性牵张闭合模型要求。2.全身应用罂粟碱可促进猪全层皮肤缺损急性牵张闭合后创面愈合,能提升中段有效牵张比、创面愈合率、伤口临床愈合评分及术后即刻的TcPO2。3.全身应用罂粟碱改善急性牵张闭合后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改善伤口周围组织内缺氧状态,促进局部毛细血管再生,可能促进HIF-1ɑ和VEGF表达增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