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与创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数字转型和产业调整,世界上众多国家将创新与创业提升至宏观战略高度。新型商业产业模式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机会型创业是被开启的重要窗口,属于一种重要的“前组织现象”。近年来,我国众多企业根据经济新常态需求淘汰落后产能并升级人力资源计划,就业市场门槛增高且供不应求,我国广大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最难毕业季”的压力与困境。我国创业实践表明,突出高校大学生群体在机会型创业中的主体作用并提升其机会型创业意向水平是缓解国家就业负担、促进社会经济转型、推动科技创业进步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是我国双创的主要阵地,青年大学生是机会型创业的生力军。以学生为样本对象的创业研究在过去十年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但在具体现实情境中,大学生的机会型创业意愿强度并未达到政策制定者和教育机构预期的满意水平。如何激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并增强其创业意愿一直是我国创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机会型创业体现了新常态经济下个体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精神追求和成长理想的需要。过往学术界侧重以制度环境因素或单一内在人格为起点对机会型创业意向展开微观探讨,而未有机地完善作用机制。人格特质对机会型创业意向的具体作用机理仍比较模糊。因此,本研究基于调节焦点理论和调节匹配理论,以人格特质为出发点,探寻机会型创业意向的认知成因和情感成因,以期从理论上深化和拓展现有的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研究,并完善创业领域中人格特质对行为意向影响路径的研究短板。同时,我们引入了风险知觉这一情境变量,探讨其在促进型调节焦点与机会型创业意向、防御型调节焦点与机会型创业意向关系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拟为我国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政府的“双创”升级建设、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实用的理论参考。研究首先以调节焦点理论和调节匹配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涉及到的变量进行了文献梳理和逻辑关联。然后,构建了促进型调节焦点、防御型调节焦点、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创业激情、风险知觉以及机会型创业意向七个变量之间的概念模型,并列出五组研究假设。随后,经小范围调查访谈和预调研样本测试,选用了信效度较高的量表发放正式问卷。研究以尚未正式启动职业生涯的在校大学生为问卷对象,共发放电子版测评600份,回收457份,其中有效样本为434份。文章运用Excel 2020、SPSS 26.0(含Process宏分析插件)和AMOS 26.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重复抽样以完成对主效应、调节效应、多重并行中介效应的检验。假设检验得到结果如下:1)促进型调节焦点和防御型调节焦点分别显著正向、负向影响着大学生的机会型创业意向;2)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创业激情完全中介了促进型调节焦点与机会型创业意向的关系;3)感知可行性完全中介了防御型调节焦点与机会型创业意向的关系,感知合意性和创业激情在其中不发挥显著中介效应;4)风险知觉未能显著调节促进型调节焦点对机会型创业意向以及防御型调节焦点对机会型创业意向的主效应。本文整合了特质、认知、情感的创业研究视角,揭示了“自我管理”型人格特质即促进型和防御型两类调节焦点对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意向影响作用的中介路径和边界条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有利于有效引导创业行为、提升创业质量和重塑创业生态。